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八章:杨嗣昌的绝命毒计
第(2/3)页
来自皇权的疯狂报复。
天启,扔出了魏忠贤。
哪怕如今的崇祯,杀起文官来也毫不手软。
文人治天下,有什么不好的。
“若是北方沦陷,尽入贼兵之手,该如何?”
不知道过了多久,屋外的阳光都照到了张之极的脸上,他这才在阳光中开口。
似乎,只有这温暖的阳光,才能让他鼓足勇气。
“北地贫瘠无物,塞外亦有建奴鞑子,坐看他们拼杀有何不可?
金陵有长江天堑之隔,待到他们双方鹬蚌相争时,我朝再出大军讨伐,便可北定中原!”
沉默依旧的杨嗣昌,突然说话了。
这声音沙哑,带着几分尘土气味。
一说一话,便有唾沫星子在阳光中飞舞。
众人皆看向他。
最后那一句“北定中原”,听起来竟然如此突兀。
“焉能不知前宋偏安之祸也?!”
不知是谁问了一句。
杨嗣昌寻声望去,找不见人,只能解释:“今非昔比也!
孙贼非元世祖,建奴亦非辽金。
我朝居于江南,有天堑之隔,加之中原、山东,道路何其艰难。
须知,中原、山东等地亦是大儒尽出之地,若是孙贼想以金陵之法为之,恐糜费日久。
若在此期间,我朝编练新军,定然能一举击败孙贼。
前登莱巡抚孙元化,师夷长技以制奴,采买强炮利铳,江南繁盛,何不采买武器于蛮夷?师夷长技以制贼!
闻言海外蛮夷皆重利轻义之徒,以利诱之,定有可为。
再不济,以利诱台员岛或者西洋之西番,于北方交战,我朝,焉能不敌?”
杨嗣昌口若悬河、舌灿莲花,阳光洒在他的头顶上。
在那金光之下,杨嗣昌宛若神明复生,佛陀降世。
真是一个阴险的小人,这种办法都能想到。
如今的大明朝,就生活着很多蛮夷。
崇祯七年修订完成的《崇祯历书》,便是已故内阁次辅、礼部尚书徐光启和传教士汤若望合作制作的历书。
此书结合东、西两家之计议,是当时最先进的历书之一。
书中大量引进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明确引入了“地球”概念,在计算方法上,介绍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在坐标系方面介绍了黄道坐标系。
此书编就后,因为明朝末年频发的战乱,并没有得到大规模颁行。
直到清代,汤若望对《崇祯历书》进行了删改,删除了那些太过先进且不利于统治的东西后,使其成为一本真真正正的历书,这才被满清以《时宪历》的名字刊行。
徐光启是个真大佬,他还翻译了《几何原本》,“几何”这个名字,据说是徐光启取自“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如今的汤若望,正是钦天监的一个官吏。
他本就是西洋人,这些朝廷老爷们,自然知道西洋人的存在。
而且,对西洋的了解,并不少。
“我朝之茶叶、丝绸以及瓷器,尽是西方蛮夷追捧之物,施舍一二,便能练就大军何乐而不为!”
杨嗣昌的声音已经停止了,可他的话,还在众人的耳朵中萦绕。
孙元化的火器军队,尽是采用西式方法训练。
因为朝廷无能,加上袁大都督的骚操作,最后尽入皇太极之手。
要是皇太极没有这支军队,松锦之战,他只有挨炮轰的份。
众人皆不语,不是他们认为杨嗣昌所得不行,实在是杨嗣昌说的太魔幻了。
就好像,翻云覆雨之间,所有的事情都解决了。
这也太诡异了吧。
前一刻,众人还愁如何对敌。
下一刻,所有的事情都迎刃而解了。
一来一去之间,人间魔幻。
房间中不乏思维活泛之人。
“蛮夷尽狼子野心,如何能用来退敌?
若是居住不走,又或者和孙贼之徒合流,又当如何?!”
一道声音响起。
杨嗣昌毫不在意,道:“蛮夷为的是钱,若是没有钱,为什么要不远万里跑到这里来?
北方穷山恶水,尽是刁民之乡,何来钱财?他们能分清楚状况!
至于和孙贼合流,更不用担心。他们想要北上,需要从我南方境内经过,断其粮草,便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