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杨嗣昌的绝命毒计_我家后门能到明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八章:杨嗣昌的绝命毒计

第(1/3)页

  “大义”,这个词语很迷惑。

  它掌握在读书人的手中。

  读书人说是什么,便是什么。

  所谓舍生取义,所谓见利忘义,所谓微言大义,凡此种种,多如牛毛。

  读书人总能找到一个理由解释,  总能为自己的种种行为开脱。

  可像今晚这般,以往却不曾见过。

  “嗤!”

  一个站在末尾的小官,取出火折子,微微吹了几口气,在阵阵火苗蹿闪的声音中,点燃了已经熄灭的蜡烛。

  月色如潮水而来,又如潮水而去。

  房门重又被这小官关上,将月光赶出了屋外。

  周延儒这才轻松许多。

  “呼呼呼!”

  他大口的喘息,  想要将刚才赊欠的那些空气全都吸回来。

  四下里寂静无声,  除却屋外零星入耳的虫鸣声之外,最清楚的也只有众人的呼吸声了。

  周延儒眼睛轻转,随后死死的盯着陈演。

  一个大胆的想法,忽然涌上心头。

  身上的冷汗,又如下雨般的往外冒。

  崇祯是一个成人,更是一个“幼稚”的成熟皇帝。

  幼稚在政务糟糕,成熟在帝皇之术熟练。

  常人无法掌控,这么多年,被其下狱的官员,数不胜数。

  若是能扶持朱慈烺入金陵登基,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娃娃,又如何如同崇祯那般,  “肆意妄为”呢?

  在“从龙之功”的加持下,整个江南,  以至于整个南国,  又有谁敢说个不字呢?

  想法越来越大胆,他竟然想到了一个人——曹操。

  不由得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大跳,  连连喘息,  平复着内心的激荡。

  坐于一旁的英国公不是傻子,相反,当今英国公便是崇祯登基之初的鼎立支持者。

  这里面的关窍,又如何看不明白。

  只是,他也有难处。

  京城是他们这些北地勋贵的根基所在,在这里经营数百年,若是一时南下,根基如何恢复?

  南方不比北方,那里人生地不熟,更是文官们的老巢,若是去了那里,他们这些勋贵,还如何玩的过文官?

  可是,要不去金陵江南,坐在这京城,到头来也只有死路一条。

  这让张之极犯了难,眉头紧紧皱在一起,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周延儒敏锐的察觉到了张之极等人的表情变化,  心里不由得有些怨恨陈演。

  此等大事,  不先和我这个内阁首辅商议,  于这种地方公然说出,岂不是后果难料?

  勋贵,和文官本来就不是一路人,只是因为孙杰的存在,才让他们“迫使”成为一路人。

  书房中的蜡烛烧的通亮,只有众人的呼吸声。

  表面平静罢了。

  这些人心里,早已经有海浪翻涌。

  月光渐渐的退出了天地,在月落日未升的这些时辰当中,天地黑暗到了极致。

  周延儒口干舌燥,思考问题,费了他太多的精力。

  “咯咯咯!”

  外面忽然传来了鸡叫。

  有些古怪。

  这深宅大院中,哪里会有人养鸡?!

  紧接着,嘈杂的脚步声也从外面传来。

  之前那个点蜡烛的小官出门询问,原是府中下人今日在集市上买了几只鸡,有一只大公鸡挣脱了到处跑。

  周延儒的思维一下子被这鸡叫和脚步声打乱。

  他不停的揉着脑门,想着这里面的事情。

  阳光,终于刺破了黑夜。

  周延儒抿了抿发干的嘴唇。

  一夜未饮水的他,声音沙哑、干裂:“此事,当从长计议!”

  一句话,让这些昏昏欲睡的官员清醒万分。

  比刚才的鸡叫,以及屋外的阳光还要厉害。

  没有了刚才的样子,岂不是说,此法可行?!

  众人的心思,再次活泛。

  一个流传在江南已久的言论,再次被众人想起——虚君。

  自阳明心学开始于江浙之地盛行时起,江浙的文人们,对皇权的看法,便有了不可察觉的变化。

  嘉靖、万历,两个皇帝加起来将近几十年不上朝的经历,让他们心里产生了一个不该产生的想法。

  似乎,这天下没了皇帝,也未尝不可啊。

  一时间,“虚君”之论,甚嚣尘上。

  等待他们的,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