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八章:杨嗣昌的绝命毒计
第(3/3)页
可绝其后路!
孙贼,连我辈读书人都容不下,又怎么能容得下这些蛮夷?!”
杨嗣昌的声音中满是不容置疑。
……
屋外的太阳更大了。
杨嗣昌走在回去的路上,身后跟着他家的轿子。
这华丽的轿子,现在却没有什么心情去坐。
皇宫就在不远处。
以“皇明”自称的大明,此时在杨嗣昌的心里变了味。
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宣武门内,忽地止住脚步。
抬头看到了一座尖顶“房屋”,此乃汤若望于京城的传教之地。
平时,汤若望在钦天监坐衙,没什么事的时候,便在此处传教。
一排排木制中式房屋中忽然有一根“针”刺破,实在突兀不和谐。
几个穿着明制汉服的大脸胡子站在外面,手中捧着一本黑色牛皮封面的厚重大书,正朝着跪在面前的一些市井百姓念叨着什么。
杨嗣昌眉头紧皱,心生厌恶之感。
“蛮夷就是蛮夷,不尊祖宗,不敬长辈,竟信什么上帝。
无亲无故的,人家凭什么帮你?一群凡人,蝼蚁焉敢撼天?!
还有这些市井小民,真真可笑,信上帝,能让你发财,还是能升官?
想发财,拜财神,想读书,拜圣人,想生儿子,拜送子观音。
一团糊涂的到处瞎拜,没个章法,一团乱泥!”
嘴里骂骂咧咧,心中厌恶到了极点。
虽说这些官绅们与孙杰为敌,但他们大部分、基本上也看不起这些传教士。
天朝上国、中央之国当惯了,这些蛮夷玩意,实在瞧不上。
若不是还有些用处,恐怕早就被轰走了。
虽然要求到他们不假,可杨嗣昌心里压根瞧不上他们。
万历四十四年发生在金陵的那场大案才过去多少年?
根深蒂固的家传天下,怎么能允许外人染指?!
“等收拾了孙贼和建奴之后,再把你们这些不尊祖宗的人全部撵回去。
蛮夷就应该有蛮夷的觉悟,当三叩九拜上贡!”
心里骂骂咧咧,扭曲到了极致。
人是复杂的,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非白即黑。
杨嗣昌这种正统读书人出身的官吏,没几个看得上这些人。
哪怕开明如徐光启,也只是假道灭虢的迂回之策。
想要在京城传教,必须要有一双好眼神。
还没等杨嗣昌走到很前,这几个传教士便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他们自然认识杨嗣昌,朝廷中位高权重的大官,都必须认识。
“敢问可是杨大人?!”
其中一人朝着杨嗣昌拱了拱手,操着一口带有浓重日耳曼风味的汉语,向杨嗣昌问道。
在这里待了这么多年,自然要学会说汉语。
明朝的这些传教士,为了更好的传教,一个个的自发学汉语,穿汉服,甚至还针对这片土地进行了更改。
一股腥臭味扑面而来。
白人体味重,尤其是夏天还没彻底过去的现在,稍有出汗,便刺鼻难闻。
“果然是蛮夷,这些洋和尚就像是刚从粪坑中捞出来一样!”
杨嗣昌心里骂道。
但表面上还做的很好,强忍着鼻腔中的臭味,云淡风轻的道:“你家主持在吗?”
这几个大胡子洋和尚本能下皱了皱眉,但也没反驳什么。
“我家主持在!”
一个传教士连忙往教堂里面跑去。
没多久,一个金发碧眼的中年人快步走出。
此人,便是汤若望。
他一脸笑容的来到杨嗣昌面前,朝着杨嗣昌拱手抱拳:“闻说今日早晨门前有喜鹊叫唤,便知今天有大人物要来。左等右等不见,这才见到大人,方知不假。”
他这话说的可要流利许多,甚至还带着几分京腔味道。
“这些洋和尚,一个个的学的还挺快!”
杨嗣昌心里又骂了一句。
“今天来,是有些事情请教!换个地方说话吧!”杨嗣昌说道。
汤若望急忙带着杨嗣昌来到了教堂二楼的房间中。
坐定之后,杨嗣昌开口道:“不知阁下,可想让教堂遍地开花!”
目光无波,心中讥讽,过后又是轻蔑。
“此乃利用,非不敬祖宗!”心中暗道。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