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帝国共同资产_非洲创业实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一章 帝国共同资产

第(2/3)页

杜布罗夫尼克港,达尔马提亚王国应该也会出力,毕竟达尔马提亚方面,也需要提高海防建设,杜布罗夫尼克未来大概率会成为我们和奥地利的共用军事港口。”

虽然杜布罗夫尼克港是东非在地中海获得的第一处军事港口,但是亚尔斯上校也没有把话说满。

毕竟奥匈帝国条件比杜布罗夫尼克港好的地方并不少,就算达尔马提亚境内,也有扎达尔港,那可是奥匈帝国海军的核心基地之一。

扎达尔港有完善的设施可以直接使用,而杜布罗夫尼克年久失修,现阶段,根本别指望依托杜布罗夫尼克港在军事上发挥太大作用,现在东非停泊在这里的两艘护卫舰就已经是杜布罗夫尼克的极限了,部署根本的军舰完全没有意义。

不过,亚尔斯上校也提到了,杜布罗夫尼克港未来显然不可能东非独有,这里对达尔马提亚王国和奥匈帝国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达尔马提亚作为奥匈帝国的下属王国,他的地形就决定了不可能不重视海洋力量的发展,而奥匈帝国方面,过去奥匈帝国海军不重视杜布罗夫尼克,说到底还是钱闹的。

奥匈帝国从来都是更重视陆军的发展,海军经费十分有限,否则的话,奥匈帝国海军不可能不开发杜布罗夫尼克这处帝国国土最南端的前沿阵地。

再往大了了说,但凡奥匈帝国能在海军上投入的更多,那它们恐怕上个世纪,就已经完全控制整个亚得里亚海沿岸,把这里变成其内海了,并且可以控制奥特朗托海峡,随时出击地中海。

但现实是奥匈帝国海军连亚得里亚海霸主的位置坐的也不是很稳,这几年意大利海军发展就很快,大有重新复兴的迹象。

而同时期,奥匈帝国海军就速度上就落后很多,尤其是在国内动荡不断的背景下,这让哈布斯堡不得不更重视陆军发展,从而镇压各地的叛乱。

在奥匈帝国海军想要摆脱发展束缚的时候,总能因为各种原因,被拖住。

与之相比,东非海军情况就好太多,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东非海军的发展就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在19世纪,因为东非在非洲大陆上殖民扩张的原因,当时陆军优先级在海军之上,因此,19世纪东非陆军比海军更受重视。

而20世纪之后,东非基完成了在非洲大陆的扩张,加上东非的陆地邻国和地区,基本上是一堆没有威胁和潜力的“臭鱼烂虾”,因此陆地层面的国防压力基本不存在。

也就是恩斯特一直主张维持陆军规模和战斗力,否则的话,东非陆军说不定就像英国和美国陆军一样,彻底沦为“三流”水平了。

一战后,东非的海外扩张更是促进了东非加大海军建设的资金,事实上,如今东非已经成为海权国家,海军能发挥的作用更大,并且在东非现阶段世界战略中发挥主导用作。

至于,恩斯特为什么一直维持陆军规模,保持其战斗力水平,这并非出于当前东非国防和军事战略需要,而是为了未来做打算。

前世,即便强如美国,想要取得世界霸权,也要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军队大规模进入欧洲参加战争。

东非陆军事实就是恩斯特为世界大战准备的,一战东非侥幸没有参与,成功调停了两大阵营,让他们暂时握手言和,可明眼人都清楚,这种和平是不可持续的,尤其是德国方面最为不甘。

现在维持陆军方面发展,确实挤占了军费,可等到他们真正有用武之地的时候,就能尽量把东非的损失降到最低,这也就常说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至少恩斯特认为这很有必要,前世二战,主要参战国的伤亡动辄以千万计算,苏联,远东帝国和德国,军民伤亡都超过千万,其他主要参战国,也以百万计算。

就是美国最后下场,拥有大量盟友,并且在武器装备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也付出了军队百万伤亡的代价,这还是和已经强如之末的轴心国作战。

恩斯特自然也不希望东非未来也付出这样的代价,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只能做好充足的准备,尤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