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一章 帝国共同资产
第(1/3)页
3月14日,东非海军的两艘护卫舰悄然沿着红海北上,经过苏伊士运河,最终抵达杜布罗夫尼克。
作为被英国人控制的海上咽喉要道,苏伊士运河也是英国重要的情报采集地,这可以让英国随时监控一些印度洋亦或者亚洲方向的关键数据,就比如欧洲和东非的贸易规模,运输物品,军事调动等等。
不过,英国虽然已经知道东非有两艘护卫舰进入地中海,并没有太过在意,这得益于东非海军这么多年来和奥匈帝国海军的频繁合作。
虽然东非过去在地中海没有基地可以使用,但是这并不妨碍东非海军经常打着护航以及合作等旗号,在地中海范围活动。
所以,在地中海,尤其是亚得里亚海见到东非军舰并不是难事。
而东非海军进驻杜布罗夫尼克港,暂时也没有引起奥匈帝国内,其他势力的过多关注,在达尔马提亚,本就是奥匈帝国内最亲东非的地方,自然也不会引发冲突。
杜布罗夫尼克港。
“杜布罗夫尼克的海湾有两条岔口,西侧的港湾就是我们的目的地,这里正朝着西北方向。”第一次来到杜布罗夫尼克的东非海军亚尔斯上校,站在卢班戈号护卫舰的甲板上,手里举着望远镜观察着拉帕德湾说道。
拉帕德湾也就是杜布罗夫尼克港所在海湾的名称,不过,杜布罗夫尼克港更多指的是杜布罗夫尼克市的西港,在拉帕德湾往东岔道,也有一座中小规模港口,但是并不适合大型军舰停泊,其南部也有一座拉古萨共和国时期建设的港口,但是没有天然屏障。
“不得不说,杜布罗夫尼克港的条件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好,尤其在防御层面,杜布罗夫尼克港条件相当优越,他背后依托高地,湾口不易敌人攻入,地形相当险要,南边的罗维里耶纳克要塞就建立在一处三十多米的悬崖上,有杜布罗夫尼克的直布罗陀之称。”
“很难想象,这种地形和港口条件,在奥匈帝国居然没有受到重视,仅仅是作为辅助港口来使用。”亚尔斯上校分析着说,“放在东非,杜布罗夫尼克港一定能被打造成为亚得里亚海最坚固的海上要塞。”
东非海军在港口的改造上确实颇有心得,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东非本土优良港口资源的匮乏,因此东非本土所有港口都经过大规模人工改造。
在亚尔斯上校身边,是卢班戈号护卫舰的司政员斯特罗林,司政是东非国防军的特别军职,类似于苏联军队的政委,主抓军队思想和负责一些日常职业。
斯特罗林说道:“拉古萨共和国,毕竟曾经是亚得里亚海比较强大的海洋国家,能够和当时的威尼斯共和国一较高下,杜布罗夫尼克作为其首都,在防御上自然十分强悍,否则这里早就被威尼斯人彻底征服了。”
作为城邦型国家,拉古萨共和国以杜布罗夫尼克为核心,至于战略纵深根本没有,直面亚得里亚海其他势力的威胁,能够发展壮大,自然在地形上有着诸多优势。
亚尔斯上校说道:“因此,我们更要利用好这里的地形优势,目前我有几个想法,首先就是对杜布罗夫尼克的西港进行一些改造,自从拉古萨共和国被奥地利灭亡以后,这里的基础设施就没有得到有效升级。”
“所以条件最好的西港也有些不适应现代军舰停泊,然后是南港,也应该利用起来,尤其是罗维里耶纳克要塞,要重点布防,在他的东侧高地上,要构建防空火力。”
“西侧,包括拉帕德湾入口的处的小岛,建设敌情侦查站……”
很显然,东非想在杜布罗夫尼克构建军事基地,这是一个相当庞大且复杂的过程。
斯特罗林就说道:“这些配套设施和改造下来,可是一大笔支出,想要通过本土的审批并不容易。”
亚尔斯上校说道:“这是远景规划,毕竟做的不够全面,那杜布罗夫尼克放在我们手里,就起不到多少作用。”
“而且,作为帝国在地中海的第一座军事基地,我想帝国对杜布罗夫尼克的重视性,应该也是有的。”
“最后,我们帮助改造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