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一章 帝国共同资产
第(3/3)页
其是军队的训练上,下更多的功夫,毕竟俗话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当然,东非作为工业强国,自然不会玩人海战术,同时要侧重武器装备研发,以及军事战术上的不断革新。
说实话,如今东非陆军的战斗力一直成迷,规模,武器,训练强度都能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甚至在部分数据上超过德国,可是没有战争的检验,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当然,相对于海军方面,甚至是空军,东非陆军的地位在下降,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但是,东非陆军的对手可不是本国其他军种,而是世界范围的其他国家陆军。
……
1934年3月。
奥匈帝国,维也纳。
刚刚和东非达成《杜布罗夫尼克港租借协议》的鲁道夫皇帝,手里还有诸多资源打算变卖。
毕竟有了第一步,后边的交易,哈布斯堡家族的心理负担也就不复存在,说到底还是帝国情况的持续糜烂和恶化,让哈布斯堡家族的信心在持续削弱。
在美泉宫,卡尔皇储向鲁道夫皇帝汇报着资产转移的情况:“父亲,家族产业现在正在加快抛售,同时,我们的第二批财物,已经转移到东非,想要彻底按照计划把皇室资产转移,至少还需要半年时间。”
鲁道夫皇帝精神有颓废的说道:“还是太慢了,就怕我们撑不到半年时间,现在波西米亚已经彻底失控,波斯尼亚和东伦巴第也爆发了大规模起义,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奥地利,匈牙利,加里西亚也蠢蠢欲动。”
现在,哈布斯堡在奥匈帝国基本上威信尽失,连奥地利和匈牙利都出了问题,鲁道夫皇帝有预感,帝国崩溃的时间不远了。
至于哈布斯堡的支持者,说实话,除了贵族以外,也就是一些不想折腾的普通民众了,可是他们不在意是否被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但是这也意味着他们也可以接受新政府的统治,并不在意政权的更迭。
至于说让他们为维护哈布斯堡的利益出力,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没有跟上去踩上一脚都算好的了。
这也就是说,哈布斯堡家族的可以用的力量只有贵族,但是众所周知,奥匈帝国的贵族群体,早就腐朽不堪,而且他们相对于帝国而言,基数也太少,难堪大用。
鲁道夫皇帝悲观的说道:“奥匈帝国这片土地上,已经没有了君主制发展的土壤,思想上的变化,是完全是不可逆的。”
“而没有君主制的帝国,解体只是时间问题,那时,帝国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奥匈帝国君主制终结的时候,就是帝国寿命完结的时候,毕竟同一个君主是帝国民众在文化和思想上唯一的纽带。
鲁道夫皇帝对于这个即将解体的帝国,是非常心痛的,如果可能的话,他其实并不愿意见到帝国的分裂,哪怕哈布斯堡退出,因为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完结已经是定局。
但是,即便现在他宣布退位,哈布斯堡放弃帝国的权力,帝国解体的命运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鲁道夫皇帝收敛了一下情绪说道:“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不过即便帝国解体,我们也不能让那些叛徒好过,尤其是让他们站在帝国尸体上吃的满嘴肥油。”
“毕竟,真等到帝国解体的那一天,他们都不是好的遗产继承者,与其便宜那些自私自利的极端民族主义者,还不如将帝国的共同遗产变卖。”
什么是帝国共同遗产,那就是以奥匈帝国为整体,这些年来发展出来的成果,其中比较典型的就包括奥匈帝国海军,试想一下,未来分裂的奥匈帝国,谁能成为海军的继承人?
没有,只有一个统一且强大的奥匈帝国,才能养的起这支世界重要的庞大海军,但是,很显然,威尼斯,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不可能联合起来,供养这支舰队,而那些内陆地区,更不可能在上面投入一分钱。
因此,与其看着帝国海军在未来自然消亡,还不如将它托付给值得的人。
现在,奥匈帝国就像前世苏联末期一样,随着苏联的解体,那些苏联的一切荣光,也将伴随着帝国一起灭亡。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