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1933年贸易形势_非洲创业实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章 1933年贸易形势

第(2/3)页

并且近期和南美,中东地区的贸易规模增速比较快,欧洲方面也和苏联的贸易也有增加。

只不过苏联这个买家并不属于长期优质客户,现在苏联的二五计划已经正式拉开序幕,未来苏联大量进口国外工业产品的格局将发生重大转折。

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工业领域的国产化,以本国工业商品替代进口工业品。

当然,这并不是说东非和苏联之间贸易就此终结,在非工业产品领域,尤其是农业和矿产两国贸易并不会有太大变化。

粮食是刚需,而苏联在这个领域刚好属于短板,即便苏联建立了自主的农药,化肥生产体系,并且开始铺开农业机械化,也改变不了这一点。

就在1932年,苏联对东非粮食进口的激增,就证明了这一点。

东非对苏联的粮食出口,本身也叠加了各种有利因素,首先东非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其次,东非是距离苏联最近的主要粮食出口大国。

以1932年为例,世界的主要粮食出口大国分别是东非,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等。

这些国家中,大部分分布在美洲,然后是大洋洲,也就是除了美国和加拿大以外,就属东非距离苏联的距离最近。

但是,美国和加拿大的粮食出口优先供应西欧地区,也就是英法德这些国家,而在中东欧市场,东非的竞争力就更强了,东非和苏联粮食的贸易,甚至可以溯源到沙俄时代。

依托苏伊士运河和黑海航线,东非的商品可以直接输送到苏联西南部黑海沿岸,并且再经过苏联的河流向内陆开拓市场。

其中第聂伯河和顿河最终汇入黑海,经过顿河又可以转运伏尔加河直达里海,连接乌拉尔河。

从这里或许就可以看出为什么苏联和沙俄,一直都对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念念不忘了。

对于苏联最重要的三条河流,也就是伏尔加河,第聂伯河还有顿河,都连接黑海。

伏尔加河是其“母亲河”,也是整个苏联最重要的内河航道,连接莫斯科,喀山,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等大城市,前世其内河货运量占到俄罗斯的一半以上。

第聂伯河经过乌克兰,并且深入白俄罗斯地区,这些区域对苏联经济意义重大,1932年完工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更是大名鼎鼎,成为苏联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最后是顿河,未来伏尔加-顿河运河建成后,苏联欧洲部分五海,也就是白海、波罗的海、里海、黑海、亚速海将全部贯通并且通航。

现阶段顿河虽然做不到这一点,但是它距离伏尔加河并不远,货物转运成本并不算高。

总而言之,因为苏联的河流走向还有人口,经济分布问题,导致进口东非粮食,能够惠及苏联更多的区域。

东非到黑海沿岸的距离,虽然比加拿大,美国到圣彼得堡的距离更远,可圣彼得堡缺乏苏联西南部的河流系统来支撑贸易的扩大。

而这还只是粮食出口方面,东非真正的优势,体现在经济作物领域,因为苏联纬度高,经济作物种类少,和东非农业的互补性反而更高。

从茶叶,咖啡,到热带果蔬,然后是烟草,橡胶等等,东非农产品在苏联的市场份额是无出其右的。

而在农业上,苏联对东非进口的多,反过来东非对苏联的矿产需求就比较大了,这也是两国“以物易物”贸易的重要基础。

至少,现阶段东非和苏联的贸易规模,还是处于上升趋势,对苏联的贸易也是东非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

巴多格里奥总督对于东非的贸易情况并不清楚,但是他知道东非是意大利重要的贸易国,尤其是在粮食,工业品领域,两国的交易规模不小。

眼下,利比亚铁路如果建成,那东非和意大利的贸易还会进一步扩大,毕竟利比亚铁路经过的是意大利占领区。

于是,巴多格里奥总督问出了一个问题:“张晋先生,你说利比亚铁路能够取代苏伊士运河么?”

在巴多格里奥看来,如果利比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