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礼失而求诸野_北美洲再造中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6章 礼失而求诸野

第(2/3)页



  除了缺少圣贤伦常之学,嘉洲百族各自只得一部分传承的知识,亦是长期以来缺乏长足发展的原因。

  毕竟若是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笛卡尔、牛顿、莱布尼茨各自分散在老死不相往来之地,各自的成果被永远尘封而无法互相交流,那么近代科学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这也是教导番人统合与团结之重要性的机会。

  若是再结合第三点,这套宣讲便会更加完美:

  二次灭世预言,要求嘉洲百族团结在明人周围,接受明人的统治与教导,否则白色的灾难将会来临,各自为战的人没有任何可能加以抵挡。

  以上几点结合起来,殖民司收化百番的工课,便彻底成为神圣至极的宗教行动,宛如一场圣战。

  在殖民司邸中奋笔疾书写完之后,郑克殷放下毛笔,舒了口气,心中踌躇满志。

  就在这时,郑克殷更是收到了圭谷传来的更多惊喜——

  周公仁的密信声称,有两人从金门来到了圭谷。

  一位是行踪公开的“医祖”沈佺期,沈老回到圭谷之后,周公仁等人亲自登门讲解了种牛痘以防天花等事,引起了沈老极大的兴趣,希望能前来合儒与郑司长亲自照枝相谈。

  加上郑克殷先前有规划要从郑氏牧场带一批牛卖给合儒开天坊以促进合儒的农业生产力,重阳节后,沈氏医馆的沈老与几位徒弟,加上蓝大牛等郑氏牧场的牧工,将会驱着大约四五十头牛来到合儒。

  这批牛既是为了用于给合儒人接种牛痘,也是为了卖给开天坊各里——郑克殷晚些时候便会要蔡汉襄提前通知开天坊百姓,各里应凑钱买一头全里共用的牛,但不强迫。

  一头牛的价值在农业社会中可谓巨大,牛既可以拉犁,也可以拉磨,尤其是小麦在扶桑是最重要的粮食之一,因而磨坊遍地,犁完地的牛便要去磨坊里生产面粉。

  至于另一位从金门抵达圭谷的,则是秘密而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