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臭南方佬上鹰阳要饭来了?_北美洲再造中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1章 臭南方佬上鹰阳要饭来了?

第(2/3)页

他们都知道不同部有不同部的方言,而在合儒的番民除了出身大绵部的,还有少量来自于蓝米道士部、越汕部和潮青部。

  这就难怪他们会形成争论了,毕竟连闽南语都是如此,十里不同音,真要写成拼音文字的话,漳、泉、厦各地必得争个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写《官话经》时郑克殷没有多想,使用的是大绵部的发音和用词,这自然是因为当时他就在合儒,需要学习官话的则以大绵部的番民为主。

  在他当司长以前,殖民司其实是尊蓝米道士部澳龙话为正港(正宗)的,毕竟现在殖民司治下出身为蓝米道士的番民占去半数——皆因汉番混居而番民乐于耕织,带来了人口增长。

  但蓝米道士部有一点做得太好却反而吃亏的地方,就是因他们是番民之中最“熟”的一部,大多数人都已经会讲流利的汉语,反而因此他们的语言没有得到郑克殷的重视。

  大绵部方言则恰好在此时遇到完美的窗口期。

  至于鹰阳这儿,尽管收取南龙不久,但已经形成了越汕、牧村、林善、茶龙四部番民各讲各话的奇特现象,来得最早的越汕部好不容易适应了殖民司强迫他们去过的生活,这时南方三部到来,更令他们平添不适。

  嗯?臭南方佬上鹰阳要饭来了?

  说“要饭”还真没错……毕竟前不久郑克殷和张万祺才苦恼起粮食分配问题。

  尽管只是早来小半年,但沙、卫、柯、陶四姓越汕番民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些优越感。

  他们可不像圭谷熟番那样乐意帮助青丘五社的新来番人适应新的生活——毕竟圭谷那儿都是蓝米道士部的,无论怎么讲都好沟通得多。

  但鹰阳这里,沙、卫、柯、陶四姓番民先是鄙视地位低下的纪姓番民,毕竟是乩落社害得他们被明人“征服”;

  后是鄙视从南方三社新来的番民,毕竟他们已经多少学会了点耕织,住在敞亮的大房子里,甚至已经收获过一季小米、一季小麦和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