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5章 教汉人番语?
第(1/3)页
要让明人真正认识和认可澳龙番民,郑克殷便将殖民司能做的工课一一列出。
烈儒教的神话故事足够有趣,与中国民间神话传说高度相关,而且还有“礼失而求诸野”这个解释一切问题的万能药,这也必然是可以预期最容易受明人欢迎的内容。
除此之外,要让明人充分了解澳龙人,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郑克殷已经亲自写就了两册向番人教汉语的《官语经》,那么他也确实该反向操作,制作向汉人教澳龙语的语言教程。
比如就叫《澳龙语经》甚至更中二点,《龙言经》。
但是铺开纸张,磨好了砚,试图操作的时候,郑克殷就遇到先前遇到过的问题了:澳龙八部,其方言各不相同。
《官语经》中的澳龙语部分他全部使用的是大绵部方言来写,其实从现实角度和语言学角度来看都是合理的。
现在殖民司治下有这八部当中的七部人口:蓝米道士部、大绵部、潮青部、越汕部、牧村部、林善部、茶龙部,唯一不在殖民司治下的,便是远在北方的仅有单社的滘肩部,或者也可以直接称为滘肩社。
恰好滘肩方言与另外七部都有不同:这是高频使用翘舌塞音t.的方言,也是表达“二”这个词时唯一以o打头的方言——其他七部方言则基本都是接近于ㄨㄊㄧㄣ(uthin,“乌挺”)的发音。
[注:t.的实际写法为字母t下方加点,用于表示以翘舌方式发的清塞音,偶尔会塞擦化,听感如同普通话的zh。由于这个发音太过奇特,原世界线中的西班牙人和美国人使用thr、ths、tc等多种稀奇古怪的拼写来表达。]
除此之外,滘肩方言高频使用后缀-t.it.或-t.来作为大量普通名词的词尾,以至于滘肩方言的词总是要比其他七部的长一点,比如表达“头发”便是uthruruths,而其他七部多数都是ㄨㄌㄧ(uri/uli)。
既然在语言上滘肩部就与另外七部有距离,加之这一部目前仍未在殖民司治下,郑克殷便可以华丽丽地无视他们——即使未来收服了滘肩部,那也得是他们来学习标准通用澳龙语,而不是让标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