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6章 要砍橡树?我挠个头先
第(1/3)页
双方首先要做的,便是情报的分享——
雪丹家说,他们雪兰社的确是一座大社,有五百多口人,而达柬社也不小,起码有三百多口;东北边还有几社胞亲则相对小一点,但平均下来也有二百来口。
雪兰社之所以如此庞大,自然是因为他们所生活的句芒山上的谷地条件非常好,水源充足,猎物丰富,潮湿多林,他们称为ㄉㄝㄌㄝㄌㄧ(teleli)的黑橡树到处都是,而且相当丰产。
这使得他们甚至没有必要在冬季下山进入平原生活,以至于几近定居。
更令郑克殷惊奇的,应当是雪兰社民会主动照料橡树、七叶树等重要的果树,让这些树增产!
在园艺道路上,可能此社的确比其他生番走得更远一些。
至于海岸和内陆的物产,这个接近定居的氏族自然就得通过贸易来获取了。他们能够利用贸易获得的财货有贝壳、燧石、黑曜石、篮器甚至——煤。
煤炭和黑曜石,都是湾北的物产。
听到这里,郑克殷便能想到,如果不是内战在即,或许他们殖民司还能再多一条经济渗透金门的途径。
毕竟嘉洲有相对阴寒的冬天,烧煤取暖的需求可要比闽台更多;而烧煤也有助于冶炼、制陶等手工业,需求只会多、不会少。
至于北虎船社,雪丹家酋长知道他们并入了控制着重要水道的滘肩社,这使得滘肩社一举成为五六百人的超级大社!
滘肩水道或者滘肩海峡在原世界线中也是有名的,西班牙人和美国人将那里称为Carquinez,显然就是来自滘肩社的名字。
“所以,如果司长有意去湾北,我们确实可以带你们去找滘肩社。”雪丹家如此说道。
尽管手头没有很精准的地图,但靠着穿越前所获知识,郑克殷知道无论是从橡阳出发还是从雪兰社营地出发,去滘肩社都有一段距离,并且有些山丘、起伏。
现在刘国轩深陷湄凿泥潭,橡阳那头的金门明人多半也不会主动去建立与生番的联系,那么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