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3章 大明延授,瀛洲承华
第(2/3)页
这任皇帝的第二个名字,甚至是更为人所知的名字,比如“崇祯皇帝”或者“崇祯”就比“朱由检”被更多提及。
这当中还有一个原因乃是中国人的避讳风俗,尤其是天子之名更是不能讲出来的,在明朝的时候一般人喊“元璋”“由检”乃是大不敬之举。
而郑克殷要将好听的名字留下来,自然暗藏着其巨大的野心——终有一天他会在瀛洲当上皇帝,自然不能在义帝时期就把这个名字给用掉、浪费掉。
而他给自己留下的选择,乃是“永华”;给义帝时期的选择,则是“兴华”或者“承华”。
原本“永华”与陈梦球之父、东宁总制陈永华撞名会给人带来顾虑,不过这问题不难解决:届时为了一定程度上的避讳,史书中都将对陈永华用他的另一个名字陈近南来称呼。
而之所以给这两个年号选择“华”而非“汉”,与郑克殷对民族问题的预期与安排有关,就像“汉”比“明”大一样,“华”亦比“汉”大,用“华”字而非“汉”字自是表明瀛洲王朝海纳百川,包容万象,入华则华,即使是母语并非汉语诸方言的人只要是瀛洲的子民,都是如此。
而义帝时期的年号与未来他自己的年号皆有“华”字,某种程度上也是用于表明义帝与他乃是亲兄弟,他在义帝之后成为真正的皇帝,是合法的传承。
因而他便将“兴华”“承华”两个进入决赛的选项交给亲信们去选择。
“这两个年号,确实是最好的两个了。”蔡机功捋着胡须评论道,“不过它们各自表达的期许不太一样。”
张万祺顺着说下去,“的确,‘兴华’的期许在于兴旺与壮大,而‘承华’则更多表明合法传承。
“不得不说,我很难从中做出选择。”
接下来郑克殷询问在场的人各自的倾向,发现两个选择旗鼓相当,难分胜负!
不过在这方面有最大话语权的陈梦球似乎是明白郑克殷的某些意图,指出——
“我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