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8章 农业大发展,工业奠基础
第(2/3)页
以合理地规划农业产区。
尤其是嘉洲谷地地形平坦,河溪充足,沃野干里,北部湿润适合种稻,南部偏干旱适合种麦;而玉米尤其是三姊妹田高产,取代小麦之后,大概是适合在湾区三府精耕细作的。
尤其是南龙府现在空旷少人,在收取南龙之后,那儿已是相当安全的地带,晚些时候郑克殷在实践玉米种植成功之后,就将鼓励人们开拓南龙,大种三姊妹田!
再加上嘉洲漫山遍野的橡果,嘉洲的新版“五谷”(苞、稻、麦、橡、粟)恐怕能使粮食自给率迅速提高,达到百分之两三百都并非没有可能,那时郑克殷必然要利用这么好的条件整点大活:
加速农业革命、大农场生产法以及土地兼并,将太过富余的农业人口挤出来,转战到各行各业——做手工,开矿,开船,在外征战,学习文礼,研究科学……
能让多余的人口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尤其是工业革命的时代即将到来,蒙墨知道这个所谓的“农业国”有很大的工业潜力,那就一定要先建立好足够完善的手工业基础和科学技术基础。
当然在传统的中国历史当中,被挤出土地的多余人口会成为极度不安分的“流民”,流民们没有土地也就没有食物,反而会造成国家统治的极大动荡。
这是很明显的分配问题:完成土地兼并后的大地主若是能把大量的富余粮食拿出来,政府将这些粮食交给“流民”,那自然就不会饿着他们的肚子。
道理很简单,但谁都知道执行难度无比之大。所以,政府就得主动出手收纳流民,将他们分配到政府想安排的行业之中,给他们合法的头路和收入,听起来就不会是政府白送粮食给他们。
而那些大地主们很可能会因路径依赖,完成土地兼并之后想的不是提升农业技术,让少数几个人就能完成大至一顷的田地上的所有农活,而是反过来又把失地农民聘为佃农,这样佃农们又被吸附回到土地上,过着比以往更恶劣的生活。
那么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