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寨族人,不再是药蛞人_北美洲再造中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4章 寨族人,不再是药蛞人

第(2/3)页

这样的笑话来。

  放下汇报信,郑克殷也稍稍有一些思考——

  若不是他有意将嘉洲百番拆碎以便汉番相融、形成嘉洲汉人民族的话,强调佩努蒂语系各语同源本是有益的。这种益处在语言上的作用微乎其微,却会影响到人们的认知与认同,从而增强团结。

  就像风马牛不相及的土耳其、匈牙利、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竟能因“泛突主义”而相聚在一起,仅仅是因为除匈牙利外的几个国家认为他们都是操突厥语系语言的民族。(至于匈牙利和突厥真没关系……)

  而郑克殷既是要拆碎嘉洲百番,那么他们无论在语言实践上还是在认同上,也就只能人心向“汉”了,郑克殷知道这一点他至少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

  否则原本在语言上根本无法互通的多个番族联合起来,发明出“本土嘉洲民族”“嘉洲原住民民族”甚至“玉醴民族”之类莫名其妙的、具备排他性的某种认同,将会带来相当棘手的、令人无法接受的汉番对立。

  所以他们倒不如反过来操作,待到了嘉洲百番语言中的汉语借词越来越多以后,使用类似于“日语其实是汉语方言”这样的魔法攻击,强调每一门番语都和汉语有很大的共性,那么出身于百番的瀛洲人就会为身为“汉”的一部分而骄傲。

  这种根本不科学的暴论才是对瀛洲王朝有益的。

  就算两三百年以后现代语言学发现嘉洲百番的语言根本不属于汉藏语系,那也无妨,毕竟到时候瀛洲汉人民族的融合成型早就已经完成很长很长时间了。

  放下此事不谈,沈种等人在对珠阆人的语言寨下语做记录、整理方面开了个好头,也就有利于后面收集百番神言传承碎片的工课。

  毕竟让珠阆人用澳龙语来讲他们的神言是有困难的,这一点郑克殷亲身经历过了;青丘国的官吏必须能听能讲寨下语,才能把珠阆人的传承碎片好好收集,给烈儒教的成熟化添砖加瓦。

  郑克殷掌握了这些天来寨下语记录工课的情况,便给沈种写了回信,在许多问题上给出自己的意见。

  这些意见包括定下对人群和语言的称呼,他将暂且将珠阆人的语言称为寨下语;

  包括寨下语和福部苗国语之所以会有发音相同的单词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