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烈儒五功:宣、氐、召、祭、…_北美洲再造中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5章 烈儒五功:宣、氐、召、祭、…

第(1/3)页

  目前能让人们为烈儒教“动起来”的事,主要是郑克殷亲自做的几场宣教,这几场宣教要求当地番民每一户都至少出一名代表前往听讲。

  开场之时,既焚烧香炉、烟草,又按澳龙生番传统演奏乐器、吟唱起语调平淡的澳龙语歌曲,巫公们则穿上传统舞服行氐舞之礼。

  那么在场听讲的番民其实都只是看和听,或许他们会有些感性上的收获,就是郑克殷讲的内容有多少被他们听进去并不好说。

  待到九族传承碎片收集完成,烈儒教神言彻底完善之后,郑克殷自然还是要着手编写完整的《烈儒经》的,届时这一套终于可以固定下来的神言,便也无需通过宣讲或者科考参考小册来传授,而是人人都可以通过《烈儒经》来学习。

  届时,《烈儒经》、《圣人言集》、《诸贤论政集》便能构成烈儒教信徒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系,大概可以统称为“神圣三书”——

  讲烈儒教神言的《烈儒经》或者称《烈儒神言经》乃是神之书;

  指导伦理道德、个人言行举止的《圣人言集》乃是圣之书;

  给瀛洲王朝提供意识形态和政治观念指导的《诸贤论政集》乃是贤之书。

  有书虽好,但会将宗教生活私人化,信徒们“动”不起来,便会陷入郑克殷目前所见的困境。

  一个解决办法是像基督教那样设计一套“弥撒”一样的公开讲经,要求信徒们都定期前往参加听讲,而宣讲人则从神圣三书之中各取一段加以讲解。

  也不管信徒们听不听得懂、听没听进去,起码“动”起来了不是吗?

  而且,尽管现在时代已是近代中期,但识字率的提升仍需要再过一段历史时期才好做到,大多数人其实仍是不识字的,让他们读书,莫如让他们听讲。

  按照中国的传统历法,此事可以每旬行之。

  至于氐、召二事,也仍可以加入到讲经活动之中,只是要逐渐减少“跳大神”的野蛮感和神秘感,而是要增强圣洁感和优雅感。

  相比于氐舞,召歌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实现这样的目标。

  郑克殷可以亲自编写官话歌词,甚至亲自指导唱诗班,培养他们用来合唱。只要曲调合适,圣洁感很容易出来。

  唱歌还可以说普通的中国人都有所接触,但跳舞就不一样了,因此其实连郑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