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4章 八月大丰收
第(2/3)页
按照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少进口、多出口,将通货尽可能留在自己本国之内,甚至尽可能多地从别国获得通货,这样才有利于该国自身的经济。
这样的思想的确使欧洲国家在近代汲汲于积累原始资本,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奠定基础。瀛洲青丘国也必然要走这样的路。
穿越以后辛苦奋斗这三年时间,一切都是值得的,郑克殷确实也颇为感慨。
除了市场上的变化,在中秋大庆到来之前,郑克殷还收到了多方面的汇报——
首先是两大铁哨除了将生铁矿运回金京、金京又将其中一部分运去鹰阳,两大铁哨还发回了有关当地生番的珍贵情报。
蔡卓谷带着人记录了当地人语言中的单词,郑克殷即使不交给陈博朗,都基本可以判断得出,盘龙城那一带的生番还真就是殷士人!
这意味着,一旦他指派门徒陈博朗组建的队伍建设完成,那么青丘国就将有条件收迁、教化盘龙城附近的北部殷人,将他们迁往盘龙城,利用他们的人力开矿、种田,使得盘龙城逐渐做到自给自足。
若是被收迁的殷士人之中有能够较快速汉化的,又可以补充陈博朗的队伍,进而潜入到陈辛的可能所在地,观察和掌握陈辛所部的发展情况。
其次是北方另一个方向的扩张情况,那便是正在北境探索和建立据点的朱振勲发回的汇报。
北海舰队的确沿着当地番人称为ㄨㄧㄌㄇㄚ(Wilma)的大河向内陆做了许多探索,这条河则被汉化为“卫马河”,并的确发现了不少粗壮的支流!
最重要的一条,乃是离河口据点近三百里水程的南北向支流,朱振勲相信这一定就是青丘王指示北海舰队去发现的地方。
根据支奴干语的名字,他们将这条南北向支流称为卫林河——与卫马河都是“卫姓”,就仿佛注定有什么关系一样。
到了北境之后,朱振勲一行人也意外地发现,他们在河口遇到的生番支奴干人,其实是相当擅长航海、经商的一族人,除了在最初对明人感到恐惧以外,支奴干人竟然会小心地主动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