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赵王的爱民之心_素手匠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五章 赵王的爱民之心

第(2/3)页

得知阿寿定亲的消息,唤了他进宫叮嘱交待了一番。高兴之余不禁嗟叹:阿寿也定亲了,裘安和白棠什么时候才能走个明路?

  太孙喜孜孜的道:“今后定国公府可热闹了。孙子可是记得,陈总兵的女儿,小时候就跟在裘安阿寿后边,野得跟男孩没两样。”

  阿寿忙道:“现在妍妍可乖巧啦。”

  太孙噗的一笑:“是啊。乖巧贤惠。担得起魏国公夫人之位。”

  阿寿傻笑起来。

  从前,妍妍总叫嚷着要娶个功夫比她好的男人。阿寿自惭形愧,只好按捺住喜欢之情。突然有天妍妍说,她改变心意,不要嫁给舞刀弄枪的男人了。阿寿惊喜万分,自然不再会放过天赐良机。

  众人正高兴时,忽听赵王求见。

  皇帝忙宣了他进来,却是赵王前来请旨,急着要回封地。

  皇帝年纪大了,近来身体不适,尤其喜欢看着儿孙围在自己身旁尽孝。听小儿子说要离京,顿生不舍。追问:“可是封地出了什么事赶回去处置?”

  赵王满面悲凄,红着眼眶道:“父皇。儿臣上月就收到消息,说年后河北下了几场大雪。冻死许多百姓。虽已经着命当地官员救济,儿臣还是心有不安。趁如今已经开春,儿臣要回封地督促农户多多种植棉花,免得明年再遭难。”

  宋末元初,现上海松江府的女子黄道婆流落海南黎族改良了棉织机的事众所周知。但棉花的大量种植,却是在朱元璋的强势推广下才得以成功。自此以后,棉织物大为普及。棉花的价格也不算贵,一担五十公斤的棉花,售价不到二两。若做套棉衣,也用不上两斤棉花。不过四十个铜钱。一匹普通棉布也不过两百铜钱。但棉衣也有不足之处,浆洗的次数多了,保暖性难免大打折扣,甚至失去了它的效用。普通人家一件棉衣缝缝补补又三年,自是舍不得每年替全家淘换棉衣的。南方还好些,北方冷起来,厚实的棉袄也抵挡不住。只能围在暖炉边窝冬。所以尽管棉衣不算贵,每当寒冬大雪之后,仍不有少冻死之人。

  说穿了,棉花还不够给力啊!

  “父王,儿臣最近时常在想,能否再寻出几样和棉花一样甚至比它更便宜的保暖之物。”赵王满怀希望的道,“让百姓不致于冻死在冬雪中。”

  太子颇为感动的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