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1章 东山寺月半夜话 揽胜楼琴箫关情
第(3/3)页
方法也有很多种,掀开屋顶的砖瓦,弄个窟窿,顺着绳索下去的,这叫“开天窗”,还有一种掘壁穿穴的小偷叫“开窑口”,也称“开桃源”,他们把墙钻个窟窿,进入墙穴偷取财物。
入室盗窃最常用方法还是拧门撬锁。撬门行窃的小偷叫“排塞赃”,其中,天未亮时活动的叫“踏早青”,大白天动手的叫“白日闯”或者“白日鬼”,黄昏时出人不意行窃的叫“跑灯花”。
而专门趁着主人锁门外出、撬锁入户偷盗的小偷,名叫“吃恰子”,“恰子”就是锁,这一类小偷的秘密武器,就是凭借的是自配的“万能钥匙”。
其实盗贼多种多样,分工明确!而且种类繁多,偷什么的都有,比如说,偷鸡摸狗这个成语。古代,管专门偷鸡的叫“拾帐头”,专门偷牛地叫“牵鼻头”。专门乘人不备,偷别人晾晒衣物,名叫“收晒朗”。专门进船舱偷窃者,叫“钻底子”,“底子”指的是船,用长竿等工具“钓”财物的,叫“挖腰子”。
在街上偷东西的小偷也挺多,在人群中偷窃的小偷叫“插手”!这里边还细分了门类,徒手行窃的,叫“清插”,借助剪子、刀片等行窃的,叫“浑插”,“浑插”中还有“剪绺”“小利”,“绺”是北宋的城里人佩戴的一种丝络组合成的袋子,和今天的钱包差不多,不过“绺”是拴在衣服上的,剪下去,才能偷走。
小偷还以行窃的区域来分,城外的小偷叫“草窃”,城里的小偷叫“市偷”。现今人们称这些防不胜防的“市偷”为“妙手空空儿”。
采薇还讲了一个“三只手”与范仲淹的故事。北宋天圣年间,东京道上有个赫赫有名的神偷。当时的小偷,都是把一枚铜钱,磨得锐利无比,用以割人腰包,俗称“跑明钱的”;此公独特,不用任何工具,只要擦身而过便手到擒来,有次他为同行献技,双手高举,一挨身就把银子掏出来了,好像身上还长着一只手。众人五体投地,敬送绰号“三只手”。
然而,盗亦有道。“三只手”给自己门徒规定“三不偷”:一不偷忠臣义士;二不偷贫寒人家;三不偷良家妇女。门徒必遵“三不偷”的“祖训”,否则被视为不肖子孙,逐出“山门”。
一次,“三只手”门徒错偷了大忠臣范仲淹的银子,事后不仅加倍奉还,还在银子里夹上一张纸条:“不知是范忠臣的银子,今加倍奉还,望乞恕罪。”落款:“三只手”。
范仲淹想到朝廷昏庸,官场黑暗,达官贵人,明抢暗夺,竟还不如一个小偷!遂提笔在手,写一打油诗:“世人都恨盗,岂知盗亦道;若然都有义,怎会世颠倒!”写毕,掷笔于案,喟然长叹。
叶巽想起重庆知府潘岳,还有那杀人越货仇人张大人,以及劫夺无辜的大西皇帝,脱口说道:“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那些遗臭万年的奸臣贼子,那些无道昏庸的皇帝,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误国害民,为人品格怎比得上那些侠义之辈哪!”
【解密大西宝藏!
回顾一段侠骨柔情的历史传奇!
追踪墨家历史,了解墨家文化!
解读更多历史隐秘和历史人物!
请和作者一起层层解开这个已消失了的墨家!
欣赏墨家在历史长河里留下的最后一抹浪花!
帮你了解有文化、有追求、有理想、有血肉的侠客---墨侠!
请收藏、关注《墨侠之大西宝藏》!】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