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六章:李定国的无奈
第(2/3)页
昌府,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楚王一脉,在这里居住了两百多年,是根深蒂固的地头蛇。
可如今,这个地头蛇却被张献忠给抹除掉了。
之前的时候,张献忠和朱聿键打了一仗,后来因为战事失利,不得已南下。
当时楚王和他的儿子发生了一些问题,张献忠就借着这个时机,混了进去。
楚王一脉享受了两百多年的富贵,有本事的人不多,和张献忠这种人比,还是有些不够看。
张献忠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可不愿意屈居人下,于是就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以图倾覆楚王。
湖广鱼米之乡,富庶安康。
楚王的财力,在整个大明朝都能排上号,想要将这样的藩王吞掉,没有实力可不行。
于是,张献忠没有急着行动,而是一直蛰伏着,像一条毒蛇一样,默默的等候时机。
从一开始,张献忠的目的就是吞并楚王。
这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指望他臣服楚王,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前一阵子,楚王朱华奎病重,其子朱蕴鑨觉得时机成熟,便想着夺权。
朱蕴鑨虽然是朱华奎的长子,但是一直备受朱华奎的排挤,曾亲自朱蕴鑨的世子身份取消。
朱蕴鑨对朱华奎的恨,那是深入骨髓的。
如果不能趁着这个时间,夺取权利,那以后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
而张献忠在里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里面不断的挑拨离间,最后让朱华奎与朱蕴鑨父子两人兵戎相见,父子相残。
就在两人打的难舍难分之际,张献忠尽起兵马,趁两人不备之际,将其一网打尽。
至此,整个武昌府全都落入了张献忠的手中,朱华奎和朱蕴鑨父子两人被张献忠处死。
楚王世袭,几乎全都被张献忠一网打尽。
张献忠是造反起家,在蛊惑人心和抓壮丁之事上极有天赋。
拿下武昌府的短短一个月之内,兵力就暴涨到了三十万。
加上楚王一脉的财富,让他的自信心极度爆棚。
大有一副睥睨天下的姿态。
之前萦绕在心头的惊惧此时消失的一干二净,整个人也大胆起来。
武昌,这是一座极为有名的地方。
在武昌府中,有一座非常豪华的家宅——楚王府。
如今的楚王府大门口的牌匾早就变了样子,换上了一个烫金牌匾,上书:“大西皇宫”。
看上去有些不伦不类,里里外外透漏着一股子野气。
如果张献忠请教过通礼仪的大儒,或许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
但是,张献忠又怎么可能和这些大儒混在一起?
武昌府中不乏有精通礼仪的大儒,但张献忠和李自成有一个共同点,但就是和这些大儒不对付。
拿下武昌府后,张献忠对这些大儒以及士绅地主进行了清算。
收缴其名下土地,收缴其名下财富。
拿出一部分,象征性的分发给了普通百姓,剩下的都进了张献忠一众人的腰包。
张献忠的那些手下,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造反,为的不就是富贵吗?
现在张献忠得了势,不好好的论功行赏,如何服众?
可登基成为皇帝,总要彰显一下仁慈,于是就拿出了很少的一部分土地,分给了农民。
不过是张献忠用来邀买人心的手段罢了。
前几天,一个不伦不类的登基仪式在武昌府城中上演。
过去的时间不久,张献忠还没有从当皇帝的兴奋当中回过神来。
大西皇宫这个不伦不类的宫殿里,张献忠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醉生梦死。
当皇帝,不就是为了享受吗?
后宫中,他抱着好几个宫女,饮酒作乐,嬉笑乐哉。
他那实力最为出众的儿子李定国,被拦在了皇宫外面。
几个原本是王府的太监,摇身一变,成了张献忠的使唤太监。
他们看着面前的李定国,趾高气扬。
“陛下有令,今天禁止任何人进去,莫要打扰了陛下的清净!”
其中一个太监一脸倨傲的说道。
就像是得了势的狗一样,全然不在乎李定国脸上那愤怒的表情。
李定国怒视着这几个太监,冷声道:“你们竟然敢拦着我,就不害怕我杀了你们吗?”
“杀人?我说弟弟啊,你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
父亲如今是陛下,你在皇宫外面公开杀人,那就是御前拔刀,视为谋反!”
一道讥讽的声音传了过来,皇宫的大门后,出现了一个李定国极度不愿意见到的人。
孙可望轻飘飘的来到了李定国的面前,讥讽的道:“我说弟弟啊,你现在的本事越来越大了,如今父亲是皇帝,你不想着尽忠,却想着杀人泄愤,若是到了父亲那里,你觉得你能有几个脑袋够砍?!”
李东国脸色铁青。
随着张献忠的登基,孙可望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作为张献忠的长子,他的心里也生出了不该有的想法。
或许,他孙可望有朝一日也能成为皇帝。
目前,张献忠可没有子嗣啊。
在成为皇帝的这一条路上,李定国是他最大的威胁。
“我不想与你在此饶舌,如今的局势远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么乐观。
既然咱们打算在武昌府好好经营,那就应该做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事情。
总不能一直在后宫中醉生梦死,不管人间事情吧?!”李定国沉声说道。
“大胆!”
孙可望大喝道:“你以为你是谁,你竟然敢在这里公然指责父皇?我劝你最好闭上嘴,不然的话,后果不是你能承受的!”
李定国还想说些什么,可孙可望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带着人直接走进了大门,将大门死死的关闭。
看着走进去的孙可望,李定国心中既愤怒又无奈。
孙可望之所以这般嚣张,背后少不了张献忠的撑腰。
自从张献忠当了皇帝之后,李定国清楚的感受到了疏远。
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种疏远越来越大。
心中的万众理念,此时全都化作叹息。
冬天的寒风不断肆虐,李定国走在回去的路上。
张献忠登基之后,他的四个儿子全都被他封为国公。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