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孙传庭的诉苦_我家后门能到明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六章:孙传庭的诉苦

第(2/3)页

臣定然要完完本本的做好,臣可以不在乎那些流言蜚语,但却不能不顾及陛下的身份,若是因为臣的过错从而让陛下落下识人不明的骂名,臣的罪过就大了。”

  孙杰静静的听着,从这些话当中听到了委屈。

  事实上也是如此,他追随孙杰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因为出身问题,又算不上正儿八经的嫡系。

  平时和那些人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做事上备受排挤,现在调查这事儿,又有数不清的高帽子扣在他的头上。

  现在只调查到孙晓海,就有无数流言蜚语袭来,要是调查更加深入,谁也不知道会出现什么事。

  只要是个人,都无法忍受别人的污蔑,更别说是孙传庭了。

  孙杰当然清楚孙传廷心里的苦楚,他走了下来,将孙传庭手中的公文包拿起。

  “你做过的那些事我心里都清楚,我都记得,现在市面上的那些谣言不利于你,这后面肯定有人故意为之。

  你的能力我一清二楚,如果这件事交给别人的话,恐怕根本查不清楚这件事情的真相,整个朝中我看也只有你有这个本事。

  你就好好的办吧,不要担心这些事情,待会我会下个命令,给你便宜行事之权,由你全权督办此事!”孙杰说道。

  孙传庭说这么多,无非一个问题,那就是手中权利不足,无法全力督办此事。

  既然如此,那就给够他的权利。

  事实上,现在的大秦官员并不是铁板一块。

  从根子上讲,分为两个阵营。

  一是陕西官员,这些人数量最多,占据各个重要部门,基本上是实权人物。

  二是以孙传庭和卢象升为主的前明之臣,除了孙传庭和卢象升把持文、军参院之外,剩余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一些底层官员。

  这两支人马,压根没有办法和谐相处。

  除非将另一方彻底打倒,不然根本没法言和。

  如果能利用好这个矛盾点,那么就能带来很多好处。

  事实上,孙杰当初并不是故意为之,确实是孙传庭能力出众,能够胜任此事。

  后来,事情一步一步的发展,陕西籍的官员眼看着越来越嚣张跋扈,所以就一直让孙传庭担任文参院。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派系纷争,这是不可避免的事。

  孙传庭和陕西籍的这些官员相争,这是必然的事。

  孙杰用强权可以压住,但这样真的好吗?

  就像明朝时的淮西勋贵一样,把持朝政几十年,若不是朱元璋后来下狠手将其连根拔起,凭借着朱允炆这个废物,又怎么能制衡?

  社会需要多面发展,朝政也需要多面开花。

  铁板一块,对朝政百害而无一利。

  等到各地官员渐渐充实朝政之后,陕西官员一家独大的情况才能有所改善。

  在此之前,只能用孙传庭来压制。

  不管什么时候,执政者不需要太大的智慧,也不需要太大的能力,只要能平稳住朝政,基本上就能解决大部分事。

  孙杰现在还年轻,可以慢慢等,他不像朱元璋那样,也无需下狠手针对陕西官员。

  这次由吴之荣引出来的事,背后站着的人肯定是陕西官员。

  如果把这种事情交给陕西官员去督办,能不能查出真实情况真的两说。

  现在孙杰面临一个朱元璋曾经面临的难题,那就是陕西官员,尤其是最早追随他的那些官员,互相通婚,势力盘根错节。

  孙杰的基本盘是秦商,这些人在之前就互有通婚,关系本来就匪夷所思。

  就像那个崔星河一样,和孙杰还有八竿子打得着的关系。

  说一句难听的,这些陕西籍官员,大部分之间都沾亲带故。

  真让他们相互自查,真相只会越来越远。

  孙传庭今天来,并不是前来请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孙杰放权。

  别看他是文参院理事,可他这个官,权职缺不大。

  “陛下能如此信任臣,臣百死无悔!”

  孙传庭噗通一声跪了下来,一脸热切。

  孙杰将他搀扶起来,把公文包又交给了他,语重心长的说道:“做事哪有那么简单?这天下间,从来没有轻松愉快的事,要克服困难。”

  “臣遵旨!”

  孙传庭千恩万谢。

  一番君臣相和之后,孙传庭带着牛皮包离开了。

  要是崇祯或者其他皇帝,大概率只会呵斥孙传庭办事不力。

  明眼人都能看懂,孙传庭这是前来要权。

  孙杰可没有这些想法,只要能办事,给权又如何?

  孙传庭心情大好,走出房门,刚走两步,迎面遇到了前来拜见孙杰的崔星河。

  今天崔星河便要回去,故此前来拜见孙杰。

  两人止步于三四步之间,两两相望。

  崔星河笑了笑,一脸和煦的让来了路,站在一旁拱手示意:“孙大人好!”

  孙传庭回以微笑,笑眯眯的向他回应,“崔大人真是青年才俊啊,以后定然大有作为!”

  “多谢孙大人夸奖!”崔星河说道。

  孙传庭点了点头,没有多想,随后离开。

  崔星河站在原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