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章:金陵宫变_我家后门能到明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一十章:金陵宫变

第(2/3)页

后的江南派也想改变现在的局面,但是,手中没有兵权的他们,只能在杨嗣昌的淫威下苟且。

  当初,孙杰将金陵周围的兵力几乎一网打尽,哪里还有兵马?

  在这乱世当中,手中没有兵马,就要受气。

  要怪,就要怪自己手中没有兵。

  “你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我们是贪图钱财吗?”

  陈新甲脸色阴沉,站了出来,看着眼前的周延儒,冷声质问。

  周延儒毫无退意,甚至还往前走了几步,直视着杨嗣昌。

  “贪没贪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们之前交的钱,已经足够练兵了,这次还要征税,恕我不能苟同!”

  周延儒的脸色很差,眼睛中有火在燃烧。

  当年,朝廷为了剿灭辽东的家奴以及各地的流贼,发布“三饷”。

  可因为江南士绅抗税,所以,大部分税都压在了北方的百姓身上。

  当时北方的百姓们,被这些税压得喘不过气来。

  可是现在呢?当这种事情落在他们的身上时,他们就受不了。

  双标,是形容他们最好的词语。

  “那你的意思是什么?”

  杨嗣昌站了起来,朝着杨嗣昌走去,站在了周延儒的面前。

  脸上的怒气化为实质,就像是吃人的豺狼一样。

  周延儒看着来者不善的杨嗣昌,本能的往后退了几步。

  身后忽然伸出一只手,抵在了他的腰间,将他往前推去。

  回头看了一眼,看到了一张张自信的脸。

  周延儒心里一下子有了底,挺起了胸膛,直视着杨嗣昌。

  “我的意思是,放开练兵禁令,让各地官府、乡绅都可以练兵!”

  此言一出,朝堂哗然。

  除了江南派的官员之外,剩下的所有人,几乎全都一脸惊骇。

  有明一朝,从建国之初一直到朱由榔被绞死在缅甸,从始至终,都没有放开各地官吏练兵的禁令。

  这个禁令一旦放开,就会演变成东汉末年、唐朝末年那种局面。

  各地军阀林立,军镇割据。

  明末的军阀,压根和东汉末年以及唐朝末年的没法比。

  东汉末年和唐朝末年的军阀,基本上都是某地的太守或者是名门望族。

  只要有钱,就能拉出一支兵马,就能称霸一方。

  明朝末年,明廷也让各地练兵,但训练的这些兵马,都属于朝廷,朝廷也往往会派遣官员负责。

  本质上,还是朝廷在某地挑选士兵进行编练。

  至于左良玉刘泽清这些各地军阀,他们的情况还和东汉末年以及唐朝末年的军阀不太一样。

  他们充其量只能算是军头,他们没有固定的领地,基本上都要在朝廷的命令之下,各地轮换。

  就算能停留一地,这个地方的军政大事,也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而东汉末年和唐朝末年的军阀,哪一个不是军政双抓的存在?

  换句话说,东汉末年和唐朝末年的军阀是国中之国。

  说难听点,要是明朝末年,崇祯的胆子要是大一点,直接放开各地练兵禁令,说不定,李自成和建奴早就败了。

  但代价也无法承受,要是崇祯后面自己不能练出一支精锐兵马出来,那他的大明江山还是要丢。

  更可怕的是,一旦演化成东汉末年和唐朝末年的局面,那等待这片土地的将会是“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等乱世。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你这是诛心之论!”

  杨嗣昌指着周延儒,唾沫星子横飞,暴跳如雷。

  杨嗣昌以及京城派的人之所以能在金陵为所欲为,就是因为手中掌握着郑芝龙的兵马。

  军权,是他们的资本,是他们在金陵立足的资本。

  要是禁令被废,江南各地开始招兵买马,那杨嗣昌他们的优势将会荡然无存。

  到了那个时候,他杨嗣昌还能像如今这般自由自在吗?

  在场的这些官员没有一个傻子,他们都非常清楚周延儒这些话背后的含义。

  陈新甲一个箭步从旁边冲了过来,撸起袖子,指着周延儒就骂:“你还是内阁次辅,这就是你的意见?

  你知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