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活该_开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六章 活该

第(1/3)页

  电报对蜀藩的作用可太大了。

  他们在大前年只用了四个月就把准备铺设电线的沟渠挖好,前年用两个月把沟渠修成方渠,在这过程中一直按照朝廷派来的工部吏员要求烧瓦片。

  电报开始在蜀地修造,这项新科技就已经在江山半壁投入实用阶段,有充足的经验,人们不再苛求精细美观的石槽来放置电报——把陶烧成两片契合的圆瓦盛电线,瓦带两耳,耳有小孔塞一个石榫固定,外面埋上土也一样能防虫防害。

  但一直等到去年,朝廷才从湖广派船队把电线、蒸机等一系列工具以及会使用新工具的人才送入蜀中,已席卷江山半壁的新工具这才真正在川中为人所知。

  最大的改善是什么呢?

  过去半年才能收到的消息,如今只需七至十三日即可知晓。

  消息要是从陕西传过来,就快一点;若是从湖广传过来,就慢一点,但总归是比过去快太多了。

  其实蜀王朱宣圻根本没收到万历让徐爵透出来的风,是唐王跟他说的,说皇帝修铁路缺银子了,蜀藩这么有富贵,何不给皇帝出点力。

  朱宣圻压根不知道唐王口中所说之铁路是什么东西,而且问遍王府官吏,全是一问三不知,好在他看懂了最关键的,皇帝缺钱。

  缺钱嘛,黄金六万两应该够了吧?

  不够还有。

  不一次给太多的原因是蜀藩正在完成皇帝下达的上一个指示:修学校。

  皇帝要办万历新建小学,过去的官学该修缮的要修缮、地方的社学、乡学也要全部收归朝廷统一管制。

  这事比修电报困难的多,各地社学乡学大多数是百姓当中商贾、乡绅与官员主持修建的,虽说是每社皆有,但各方财力不同,修造规格自然也有所不同。

  富贵的社学管吃管住、贫穷的社学只是一间草庐,相互之间差距极大,蜀藩身处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被路况与遥远空间磨练出善于隔四千里江山揣摩圣意的独家本领——规格要统一。

  蜀藩一直忙着修缮各处社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