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百 三十、东面+西面
第(1/3)页
临走,很多事情都要安排,首先就是耶律大石和狄至之行。
李星洲亲自跟皇上说明,耶律大石还好,如今狄至已是枢密副使,必须皇上答应才能随意调动。
其次就是等他到蜀中吸引视线,拖住吴家之后,这边如何下手。
这事可有的是历史教训的。
最可能的就是当年雍正遇到的地方官员和大族勾结,统计报告上去的数据完全作假,有些省份甚至直接把耕地报少了八成,明目张胆糊弄朝廷。
对于这点,李星洲的解决办事有两点,一让信任的当地官员辅助此事,当地人最了解当地情况,谁家多少良田,哪里田多,哪里田少,哪些人难对付。
其次就是必然有反弹。
公平的说,李星洲的政策虽为底层百姓争利,但并不公平。什么是公平?平均就是公平吗?当然不是,如果一个天天好吃懒做的人和一个勤劳自制的人还能收入相当,那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就以他经验来看,一个村子,外地迁来的,大家同一起跑线,同时开始奋斗,一代人之内必有差距,三代人之后差距更可能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众多,水上交通发达,队伍只要到河边,配合王府大船,行进就十分迅速,还能省时省力。
李星洲出发后第二天,新婚过后的狄至、耶律大石也要随杨文广、折惟忠、魏朝仁北上了。
此行还带着夏国使者,狄至、耶律大石的身份是景国使者,带了两营新军,还带着四车奇珍异宝。
名义上护送这些珍宝北上,回礼夏国的朝贡,其实是探查虚实,亲自去看看夏国的山川河流,最重要的是摸清黄河在夏国境内的一段如今能不能通航。
李星洲知道后世的情况,可那是千年之后,黄河无数次改道,泥沙淤积千年的结果。
前朝一些材料也记载了河套地区水文情况,可那也是两百多年前的资料了,如今夏国境内的水文情况到底如何,新军舰队能不能开到夏国。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