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9章 漏勺_华娱之光影年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59章 漏勺

第(2/3)页

天长》的情况下,拿下了8482万元票房;

  要知道,《老师·好》里面最有知名度的也就只有一个于谦,那位老兄压根就是个说相声的,而那部电影的导演张栾更是籍籍无名……

  可问题是观众就是不买《地久天长》的票。

  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排片量给你了,宣传费用到位了,可主流审美的观众就是不吃严肃电影那一套,这难道能怪得到院线和电影院吗?

  不好意思,严肃电影没办法获得主流审美观众的认可,这是电影行业内绝大多数情况下的通行规则!

  从2014年以后的几年时间里,随着天朝院线市场的不断发展,每年新出现的电影院不知道有多少,虽然院线市场的规模在客观上的确是扩大了,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代表了各大院线之间的竞争在日益激烈。

  原来一个城市可能只有十家电影院,现在忽然一下子多了三四家甚至七八家新电影院出来争抢观众,对于现有电影院来说,自然是生存压力陡增。

  人家新影院本来就设备新,环境好,老电影院如果在热门电影出现的时候由于影院经理的决策失误,排了票房钱景不佳的电影,他们的房租,员工的工资乃至于每年的盈利从哪来?

  李墨所说的话虽然有点偏激,但每一句都可以说是现实情况的反映,这位记者明显有点急了,“可是,李总,即便是文艺电影投资小,但那也是实实在在的成本,如果院线经理们在一开始就直接宣判了这样的电影拿不到高排片的话,那么它们岂不是只有亏本这一条路?时间长了以后,谁还会投资拍摄这样的电影?我们国家岂不是就只剩下商业片了么?”

  “文艺电影同样需要成本这一点我很认同,”李墨先点了点头,肯定了对方的一部分观点,然后继续开口道:“但如果将收回成本乃至于取得盈利的所有希望都放在院线市场,让文艺电影去和商业电影、甚至于好莱坞大片竞争,说难听点,这本身就是件不自量力的事情。”

  “在好莱坞,文艺电影同样面临商业电影的竞争,他们的做法是尽量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