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新政:科举!_三国之龙图天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新政:科举!

第(1/3)页

  “大明朝,礼部告示!”

  “朝廷为举贤纳才,陛下金口玉言,亲开科举之策,于太武二年,独开恩科,三月举行县试,七月举州试,十月于渝都举天下会试…………”

  “天下良才,皆可参与……”

  “……”

  五天的时间,以礼部为主的告示,直接黏贴在大明朝廷麾下,每一座县城,包括最西部,最南部的几座荒凉的县城都黏贴出来了。

  而且宣传司开始的推动宣传计划,把大明科举之事详细无遗的登列在每一份的报纸之上。

  报纸如今可是舆论界的一柄武器,不仅仅关乎读书人,和天下黎明百姓,包括商贾,农民,工人,都息息相关。

  哪怕不认识字的人,有时候都会去听人说报,说报是一个新产的职业,就是每天会在特定的地方,比如路边摊,茶室,酒楼,读报纸。

  如今虽大明大兴教育,但是不认识字的人,起码有十之八九,大部人人,都是属于文盲,十个人里面,未必有一个能认字的。

  所以随着报纸登录的消息越来越重要,说报这个职业也变得非常吃香,这是很多寒门读书人的兼职事业。

  告示加上舆论宣传,一瞬间科举之事,直接引起了整个大明的风暴。

  “科举,什么东西啊?”

  “朝廷这是在玩啥呢?”

  “向来举才乃靠大儒举孝廉,方能出仕途,如今朝廷,好像改变的制度!”

  “祖宗之法,都能改变?”

  “什么是祖宗之法,当朝为新朝,新朝必有新政,新朝若是还要延绵旧朝制度,何意立新朝,我们陛下雄才伟略,如今他们开科举,乃是为天下贤能提供一条道路,此乃大恩之举!”

  “……”

  科举这词语,第一次出现在无数读书人的耳边,但是这个词语相对而言太过于陌生的,他们都在寻求理解。

  随着他们开始理解科举这个词语的意义,一下子整个士林,包括寒门读书人,都为之而寂静下来了。

  反对也好,赞成也好。

  他们都为科举的出现,而感觉有几分振奋,特别是那些志气过人的读书人,与天下读书人同台竞技,此乃何等光景。

  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去承认科举,都不得不承认,科举的出现,必会引起天下文道的剧烈发展。

  “吾等寒窗苦读多年,却无人问津,如今陛下却能给我们铺上一条康庄大道,此恩无以为报,唯有以身报大明,此举吾必中!”

  “陛下开恩科,乃为朝廷选良才,吾藏于乡野二十余载,本以为对着天下已失望,今却有机会,岂能不珍惜!”

  “于天下读书人同台竞技,乃是儒道多年来,未曾有了的盛事,此事吾决不能放弃了!”

  “……”

  寒门的读书人的开始沸腾起来了,出身寒门的他们,不仅仅会因为没有足够的知识学识,也会因为没有门路哪怕寒窗苦读几十年,也只能鞠躬在野,却不能登上庙堂之巅。

  如今机会就摆在面前,他们决不能放过。

  无数的寒门士子开始蠢蠢欲动,各州各县,不少再野学子都开始紧张的准备起来了,为明年的恩科而努力。

  而不仅仅是寒门,哪怕是门阀士族,他们也在开动。

  渝都北城,一座华丽的府邸之中。

  “家主,此事对我们世家何其不公,怎能让此策贯彻下去?”

  “那你想要怎么样?”

  “让家族门下的大儒,相交甚好之大儒,齐齐上奏,反对科举!”

  “糊涂,你是不是想要我们满门被斩杀!”

  “这是为何?”

  “昭明阁既通过此策,乃代表并非陛下一人之意,乃是整个朝廷之力,大明建朝虽短,可延续明国之路,在西南早已经根基深厚,我们若是感动,陛下就敢下旨抄家灭族!”

  “那我们只能看着!”

  “等着吧,天下世家,又不只是我们一家,就算有事情,天塌下来,成都黄氏,赵氏,广汉张氏,汉中苏氏,他们才是大世家,要扛,也不是他们去扛,我一个小小的户部郎中,可撑不住这事情!”

  此家主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