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3章 宋徽宗赵佶!【求收藏哦!】
第(3/3)页
其实这首诗就是出自宋朝,不过属于无名作者,首先不说是否出自未来年月,还是当今,即便是当今,听过的人恐怕也是屈指可数。
所以武植用这首诗词,也是没问题的。
这样的诗词,他脑海中还有很多。
这时,忽然一道雄厚的声音传来:
“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好诗啊!”
旁边赵佶和童贯路过,刚刚听到这首诗词,不由得让赵佶一愣,连声称赞起来。
童贯也是点点头:“赵公子,此人所作诗词,形容的就是此刻的樊楼,的确绘声绘色,将其中的精髓描绘了出来,有些才能。怕不是进京赶考的举人吧?”
赵佶最欣赏有才能的人,他看到武植便道:“兄台作的诗甚好,不知这位兄台哪里人?”
闻言,武植回道:“我乃东平府下,清河县人,武植!阁下是……”
赵佶道:“在下赵易,清河县居然有这样大才之人,幸会幸会啊!普天之下,能作出这样诗词的人不多见。武植兄来汴京,可是来科考的?”
赵佶的脑瓜子还可以,一个清河县的人跑到这汴京,看武植也就二十七八的模样,便猜出了一二。
赵三笑道:“我们家老爷就是来科考的,在清河县刚中的解元公。”
“哦?武兄居然是清河县的解元公?”赵佶听后颇为震惊,童贯对武植也是多看了一眼。
难怪此人能作出这样的诗词,如果是解元公,倒是能理解了。
两个人交流一番,武植也不是太清楚这二人是做什么的,看来头应该不小。
他们二人只说自己是经商之人,其他的也没透露。
武植和赵佶聊的倒是很愉快。
因为武植脑海是个文库,知诗词文化,而赵佶是一个艺术皇帝,聊的东西就多了。
到最后,两人从诗词文化,民生,又从古朝聊到大宋,在聊到当今皇上宋徽宗身上。
赵佶将话题引到皇帝身上,武植内心一震。
而童贯也是注意力在武植身上。他担心武植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来,虽然赵佶是偷偷出来,但乱说话肯定是聊不下去的。
既然聊到宋徽宗,武植想了想。
“要说道当今宋徽宗……”武植道:“这不是一般人呐!”
“哦?武兄此话怎讲?”赵佶来了兴趣。童贯则是谨慎起来,不知道武植想说什么。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