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9章:与君共婵娟
第(3/3)页
,所以世人对红丝砚所知甚少。”
历朝历代不少大文豪,都对红丝砚推崇不已,书上有不少相关记载。
但红丝砚实在太过稀少,开采又十分不易,所以红丝砚第一砚之名,被端砚之胜名所取代,但红丝砚却不在名砚排名之内,足以证明它的超然地位。
虞幼窈赞叹不已:“表哥可真厉害,连这么难得的红丝砚都能弄到。”
她重新取了一条老墨,注少许水于砚中,墨条磨动,既坚以润,腴发墨汁,手拭如膏,膏润浮泛,墨色相凝若纯漆。
虞幼窈笑弯了唇儿:“《砚录》上记载,红丝砚其异有三!”
“一也,他石不过取其温润滑莹,红丝砚渍之以水,而有滋液出于其间,以手磨拭之,久粘着如膏。”
“二也,他石与墨色相发,不过以其体质坚美,红丝砚常有膏润浮泛,墨色相凝若纯漆。”
“三也,他石用讫,甚者不过顷刻,止终食之间,墨即干矣,红丝砚若复之以匣,数日墨色不干。”
虞幼窈取了玫瑰笺纸,执笔在手,以墨润毫,提笔回信。
书写时,顿觉墨纸相滑,毫无滞涩之感,漆墨附于纸上,倾刻间墨干于纸上,墨笔纯黑,柔亮。
虞幼窈惊叹:“果然名不虚传!”
她絮絮叨叨,又写了十几页纸,零零碎碎,全是家中的一些琐事,还顺带提了宋明昭吐血昏迷的事。
待觉得手腕有些酸了,虞幼窈终于停了笔。
重新看了一遍回信,总觉得自己似乎写了很多话,可仔细一看,又感觉仿佛还有很多话没有写完。
虞幼窈重新提笔,蘸墨,写下:“金秋八月,菊相争放,虽不能与君共赏月之团圆,愿与之共婵娟!”
再过几日就是中秋佳节,人月两团圆,只可惜表哥身在山东,不能与她一起过赏月吃月饼。
------题外话------
去山东时,到文化博物馆,看到了一块黄理红纹的红丝砚,简直挪不动脚,想把它带回家,不要觉得我水字,表哥送的任何东西都值得细节!!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