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滇铜_大明世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滇铜

第(3/3)页

夫指着岸上苦着脸问。

        “你个泥腿子,身上没有二两肉,站在这里碍事干嘛,快滚过去,”

        差人冷笑着,手中的刀愈发的明亮了,他的目光对准了那些商人。

        大小数十只船,上面的货物可不少,能捞不少的好处。

        “差爷,你看我身上啥也没有,咋会偷官铜!”商人忙做揖道。

        “身上没有就没偷,要是被你藏起来了呢!船上难道没有吗?让我去搜搜!”

        “再者说,你是不是把偷的官铜扔进了江,想等我们走了再来捞?”

        官差气势汹汹,毫无饶恕之意,可以说是打劫了。

        一时间,求饶声不止,但却并无饶恕之意。

        见此,众人也知道撞了邪门了,官家亲自下场,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舍财免灾。

        一时间,竟然得银千块。

        这让运铜的官吏上下喜笑颜开。

        而在岸边,锦衣卫们却盯着不放,双目有神。

        “真是胆大妄为啊!”

        锦衣卫百户何豹瞅着如此嚣张的官吏,忍不住叹道,这他么的超过了他们锦衣卫。

        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在大明的国土上,比锦衣卫还要嚣张的存在。

        横冲直撞的运铜船,从云南开始,就没有停下过,一路上勒索敲诈了不知多少人,但大家都敢怒不敢言。

        官家两张口,谁敢乱说话。

        “兄弟们,正巧人家办事,咱们就凑热闹吧!”何豹大喊一声,撇下了伪装,就大摇大摆地走向那运铜船。

        一时间,面子蜂拥而来的锦衣卫,官差们并不畏惧,只因其衣衫简朴,好奇强人一般,反而一个个警惕起来。

        “尔等何人,竟然连官铜也敢打劫,不要命了?”

        “哼,在下锦衣卫,奉命办事。”

        何豹直接那出了令牌,然后三步并两步的登上运铜船。

        而运铜官则大惊失色,听到锦衣卫这三个字后更是吓得浑身发抖,脸色苍白。

        “马宝?”何豹冷笑道:“从云南一路北上,倒是辛苦你了。”

        说着,他倒是在船上闲逛起来:“从云南承运三十万斤铜锭,如今不知还剩多少?”

        “兄弟!”这时候,马宝忙不迭走过来,从袖中掏出了一把银票:“得饶人处且饶人!”

        “这事非我一人,而是整个云南官场上下所为,牵连极大,一旦不好,怕是官场大动,你我都要遭灾!”

        面对这一打的百块银票,何豹不动心是假的,但他这是可是奉命前来,这钱要是收下了,改天就抄家。

        “哼,这事瞒的过一时,瞒不过一世。”

        十几艘船,全部被锁住,不准任何人乱动。

        旋即,大量的铜锭被打开,安置在岸边。

        简单的数一数,铜锭规模达到四十三万斤,超过额定十三万斤。

        何豹摇摇头,这算是定了。

        旋即,云南变卖滇铜案爆发,北京震动。

        原来,在前明初期开始,就对云南开始了铜矿开采,大量的滇铜开始被只要成铜钱,受到百姓的爱戴。

        如永乐通宝,就是用的滇铜,可谓是精美异常。

        也是如此,在绍武朝,虽然银圆是是主流货币,但铜钱的重要性却依旧存在,尤其是铜圆的铸造,更是极为普遍。

        也是如此,每年从云南输送至北京的铜达到了五十万斤,而且还在日趋增长。

        也是通过铸铜圆,朝廷每年获利百万。

        这般情况下,云南东川的铜矿开发大盛。

        官员们私自开矿,并且借运矿之便,一路销售变卖滇铜,从而获利无数。

        而要知道,越是靠南矿产越多,铜价也就越低,而越往北则铜价越高。

        这也就罢了,但这些滇铜却是挖的朝廷墙角。

        简单来说,本来是百万斤的产量,结果地方报五十万斤,剩下的五十万斤则被云南官场私吞,大获其利。

        五十万斤,如果变卖掉,那差不多是三十万块银圆。

        整个云南官场沆瀣一气,瞒过了朝廷。

        朱谊汐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觉得不可置信,但又不得不信。

        (本章完)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