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容城之会_大明世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七章容城之会

第(3/3)页

是其师兄。

        “师兄,京畿乡试还没出来?”

        李百泉直接道:“不知何人有希望?”

        “不知!”国子监祭酒郭文元喝着茶,淡淡道:“这是非你能操心的。”

        “可这事关秦学……”

        李百泉无奈张口。

        “等!”郭文元吹了吹茶水:“一切在圣意。”

        “况且,如今心学退隐,理学溃不成军,我秦学居主流,五派同气连枝,何必又争个长短高下?”

        “老师都言语了,学问长久靠的是真理本事,能够学以致用,而不是一些小手段就能长久的。”

        “五派争辉,也是不错!”

        李百泉闻言,张了张口,怎么也说不出话来,只能低下头。

        这里老师,自然指的是老师顾炎武,秦学创始人之一。

        他根本就没有反抗的余地,山长的职位还是人家让的。

        郭文元摇摇头。

        乡试,会试的内容,可是对五派内容都有涉及,朝廷平衡之策溢于言表。

        就知道研究学问,政治才是学问的关键。

        没有当今的支持,秦学根本就不可能诞生,并且融合。

        二人讨论着学问事宜,忽然一个读书人闯了进来:

        “夏峰先生去世了!”

        轰——

        俩人浑身一震。

        夏峰先生,指的是孙奇逢,居住在保定府容城,是秦学慎独派的领袖人物,是极其有名的理学、心学、秦学宗师,可谓是三学合一,有教无类,学徒极多。

        慎独派如今能有这威势,其贡献极大。

        这简直一场晴天霹雳。

        这些时日,从京城往返保定的马车络绎不绝,河北巡抚甚至亲自吊唁。

        秦学巨擘顾炎武、黄宗羲、方以智、李颙等尽皆前来,不顾路程。

        不知不觉,竟然成了秦学五派的大聚会。

        手底下那些学徒们争吵不休,而他们这些人则是和气异常。

        这是个契机。

        棚子搭起,席地而坐。

        就这样,几人在容城讨论了几天几夜,各自觉得受益匪浅,但又默契地没有争论,留给世人的只有一场秦学之论。

        史家称之为容城之会。

        没人知道谈话的内容,但五派之间的矛盾却骤然减少,宛若一家有些夸张,但也相差不离。

        ……

        朝鲜,平壤。

        经世书院。

        在朝鲜,书院与贵族庄园、寺庙田产一样,都属于特权阶级,享受着免税免徭役的待遇。

        经世书院是秦学东渐的产物,也是朝鲜效仿大明改革,统一社会思潮的标志性建筑。

        匾额甚至是当年的朝鲜国王李淏亲笔书写。

        其其占地百亩,享受着五万余亩的免税学田,在读学生达到了八百余人,在朝鲜数一数二。

        秦学泰斗孙奇逢病逝的消息传来,整个经世书院哭声一片,然后尽数成了白色的海洋。

        全校书生披麻戴孝,哭声一片。

        “殿下,还请您亲往经世书院,祭奠夏峰先生——”

        南人党首,如今的领议政(首辅)许积,拱手拜下。

        在他面前的,则是十五岁的朝鲜国王李焞。

        “夏峰先生是谁?”李焞一愣,怎么好好的死个人我就要祭拜啊?

        “殿下,是秦学泰斗孙奇峰,同时他也是理学,心学宗师,地位非同小可。殿下应该亲往,以示尊重,从而收揽士子之心!”

        孙及虽然学的是理学,但却毫不犹豫解释着孙奇逢的地位。

        在理学大昌的朝鲜,秦学东渐,让朝鲜的思想领域产生了分歧。

        最终,朝鲜以明尊秦学,实为理学的方针,重新统一了全国思想,但秦学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尤其以松商、湾商在建奴第三次南寇时,其大价钱扶持了孝宗李淏,故而重商思想有了土壤。

        再加上自由通商的永宗岛,大明的引领,经世书院就应运而生。

        大明皇帝都尊崇秦学,你朝鲜敢对着干?

        王位烫屁股了?

        这种惠而不费的事,自然是应该多做。

        “哦!”李焞点点头:“自是如此!”

        (本章完)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