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悬湖_问道成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悬湖

第(3/3)页

一脚浅一脚的走着。

悬湖县靠近青阳府,到时乘船,便可直达府城。

秋闱临近,青阳府治下各地的士子争相前往青阳府城考举。

朝廷有律:赶考的士子,各地不得吃拿卡要,还需与他便宜行事。若无故耽搁了士子赶考,一应官员全部治罪。

这条律法给了士子极大的便利。

乡试:又称为大比、秋闱,三年一次,乡试三场:八月初九、十二、十五考试。乡试中举,有了可为官的资格,乡试榜称为乙榜,乡试称为乙科,与进士会试的甲榜、甲科相对。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于次年的二月初九到十五举行,称为春闱、礼闱。取进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一个月后的三月十五举行,考时务策,由大臣预拟,呈皇帝圈定位次,状元、榜眼、探花为一甲,进士及第;二甲为进士出身,三甲为同进士出身。

读书人皆以三元及第为目标。

.......

谢准紧赶慢赶到了悬湖。

站在悬湖码头上,谢准放眼望去,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漂着众多船只。

虽然刚停了雨,但也人来人往,船上往岸上装货卸货,人们出游钓鱼赏景,一派繁华之像。

悬湖县不仅有湖,还有座山。

山名原先称为芦莆山,现今改名老子山。

老子山三面被悬湖包围。

为老君炼丹所在。

春秋末年,老子骑着青牛来到了芦莆山下,一见此处山色清秀,淮水潺潺,旋生在此采药炼丹,为民疗疾之意。

老子在这里解救了无数人的病苦,最后功德圆满,沓然而去。

后来人们发现:在此山有一岩洞,四壁如削,洞深丈许,内有石床、石几,便以为是老子住所,称之为"仙人洞"。

在中山西侧淮畔有一堵巨石,上有鼎脚之痕,四周石皆红,便以为老子曾在此砌炉炼丹,故称之为"炼丹台"。

在南山南麓又有一块潜伏巨石,上有蹄形之穴,穴内常年积水,清澈见底,不溢不涸,汲而复生,寻则无泉脉相通,人皆称奇,便以为这是老子乘青牛西去函谷时留下的蹄痕,故称之为"青牛迹"。

为此,"仙人洞"、"炼丹台"、"青牛迹"成为了世人瞻仰的圣地。

世人为了纪念老子,在此开办了犹龙书院。

书院里学子众多,书院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校训。

倒是出了不少人才。

只不过老子山却不是老君的洞天,只是西出函谷路上的一段经历。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