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32章 游园诗会(五)
第(2/3)页
出其对儒学深入且细致的研究。
先是从一个故事开始讲起,自君子小人开始,将道德拿出来,告诉大家,道德才是最重要的,道德、礼仪、君臣才是根本,只有这样,才能够各行其是,社会才会井然有序。
而后再搬出孔孟之道、大同之念,将孟子之仁政和孔子之礼仪拿出来,言明现在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便是大元和突厥并不知道君臣、礼仪、父子这些东西,如果他们知道,并恪守其中,征伐自然也就不会再出现。
最后以诸葛亮为引子,引出一个饱学之士可抵得上千军万马,将儒学再次拔高,与当朝的重文轻武的政策不谋而合,更是提出如果这些人不学儒家,便可以徐徐图之,先和而后同,实现万世之太平,而占据儒学制高点的大夏朝,自然也会成为他们的老师,尊师重道的儒学观念之下,他们若是再起兵祸,便是欺师灭祖,自是行不通的,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边疆如今的情况。
在江宁看来,这一篇策论,引经据典、有理有据,站在儒学的制高点,将寇乃文的思想又拔高了一个层次。
儒林书院的学子一个个起身,拍手叫好,如今杨奇和寇乃文都发表了自己的策论,一个言简意赅,一个引经据典,可谓是珠联璧合,无懈可击。
而他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台上诸位大人和皇子的赞赏。
以仁治国,乃是太祖皇帝定下的法制,重文轻武也是为了避免重蹈武周时期和唐末的覆辙。
“厉害,厉害,此子定成大器。”韩时祺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赞许。
长平公主也道:“其儒学造诣,已经超过当日的齐云梦了……”
两位皇子也是连连点头。
神武帝在屏风之后,嘴角微微一笑,杨奇所言,与他心中所想不谋而合,如今既然定下了远交近攻的政策,便是要全力促成和谈,若是不出差错,今日派往突厥和大元的使臣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年前便能够知道双方的态度,权衡之下,选择其中一个,便能够确保大夏朝十年安定,十年之间,利用杨奇之法,此消彼长之间,河西之事也不足为虑了。
杨奇和寇乃文的反击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