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一顿暴揍_我要做太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72章 一顿暴揍

第(2/3)页

责骂眼前这个穷鬼,尽管知道他买不起书,

  因为读书人总有些惺惺相惜,还喜欢打抱不平,你对一个读书人态度恶劣,会引起其他人的不满和愤慨,这是会得罪人的,那店铺的生意就没法做了。

  所以尽管没有出言讽刺,可是对这么一个穷困之人称呼一句“公子”,其中的鄙夷就很明确了!

  这位年轻人摸了一下手中的书,知道自己应该送回去,可又有些不忍心,有些为难的道:“我还有一小会儿就看完了,能等一等吗……”

  “客人要看,王公子别耽搁了,或者您买下也行!”伙计明显有些不耐烦了,脸上的表情也越发难看。

  “我……我还没有攒够钱……”他的脸上已经发红了。

  “那就对不住了,拿来吧!”

  那个年轻人朝着朱允熥这边看了看,知道这本书如果被人买去,那么自己再看就不方便了,可现在自己理亏,因此咬咬牙也只好把书本递了过去。

  伙计接过书,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斜着眼睛说了一句,“小店地方狭小,王公子下次来就别带小凳子了,放不下。”

  一句话把那位姓王的年轻人说得低下了头,弯腰拿起自己的小凳就要准备离开。

  “客官您久等了,书给你找来了您看是不是这一本……”伙计陪着笑脸把书双手奉上。

  朱允熥接过来点了点头并没有说什么。

  捧高踩低是人之常态,人在落魄的时候这种冷眼和嘲讽是常有的事,并不足为奇。

  “兄台留步。”

  朱允熥叫住了那位青年人。

  “你是叫我?请问有何指教?”反应过来之后,年轻人赶紧回礼道。

  朱允熥说道:“刚才见兄台看这本书看得出神,想必对书中的事颇为了解了,正好在下有些不懂的地方,想向兄台请教请教。”

  “不敢不敢。”

  他连连摆手道,“嗯,我也就是涉猎广泛而已,并不十分精通,你那里不懂?说不定也是我不明白的地方,倒是可以探讨一下。”

  “兄台这边请,伙计,上壶好茶!”

  在伙计和掌柜有些错愕的表情当中,朱允熥把他带进另一个雅座。

  二人落座之后,朱允熥问道:“还没有请问兄台高姓大名?仙府何在?”

  那位青年红着脸说道:“哪里哪里……在下姓王名[gèn],江西吉水县人,就是一个普通百姓,喜欢读书而已……”

  “哦……”

  朱允熥明白了,这又是一位忠臣孝子啊!

  王艮字敬止、号止斋,江西吉水人带源人,是明建文二年进士及第,官授翰林院修撰。明福王弘光帝时,追谥为文节。

  王艮很小就失去父亲,是母亲宋氏把他培养长大。刚入仕途,被授为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太祖实录》、《类要》、《时政记》等书。

  王艮对朝庭忠心耿耿,恪尽职守,经常上书谈论时政,无所回避。

  听说燕王朱棣“靖难”兵起,王艮是每日寝食不安,心急如焚,还向朝庭呈奏《平燕十策》,

  说“燕王娴于兵事,多奇谋,又以姚广孝调度于其内,张朱谭李折冲于其外”,朝庭要谨慎应付,“奋乾纲,选将材,早平强藩。”

  在他身上还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故事。

  燕王朱棣的军队逼近京城,京城被攻陷前的那天夜晚,解缙、胡广和王艮三人在老乡吴溥家里聚会,商议何去何从。

  会上,解缙陈说君臣大义,胡广更是慷慨激昂,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只有王艮默默无言,独自流泪。

  吴溥说:“你们是受皇上知遇之恩最深的大臣,何去何从?的确不能马虎,我只是一名小臣,还可以静观其变。”

  三人随后离去,吴溥的儿子吴与弼只有十四岁,见状感叹说:“胡叔叔能仗义,的确是件千古留名的好事!”

  吴溥对儿子说:“不,只有王叔叔一人肯死。”

  话音刚落,便听到隔壁胡广在喊:“外面乱糟糟的,看看猪跑了没有?”

  吴溥回头对儿子笑道:“一只猪都放不下,还能舍得自己的生命吗?”

  又过了一会儿,便听到了王艮家传来哭声。

  原来王艮回家后,便向母亲表明志向,母亲也勉励儿子以忠尽节。与妻子诀别后,王艮就饮鸩而亡。

  朱允熥问道:“王兄弟读水经注可有什么感想?”

  王艮道:“水经注不愧是郦道元公呕心沥血,走遍山川河流,再加上文采斐然所写成的著作,历代朝廷将之收为藏书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一本是北宋年间的抄本,在市面上已经不多了,北宋景祐年间,崇文院就是北宋朝廷的藏书库整理藏书,被著录为三十五卷。”

  “《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从河流的发源到入海,举凡干流、支流、河谷宽度、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以及沿河所经的伏流、瀑布、急流、滩濑、湖泊等等都广泛搜罗,详细记载。

  经济地理方面有大量农田水利资料,记载的农田水利工程名称就有坡湖、堤、塘、堰、堨、覩、坨、水门、石逗等。还记有大批屯田、耕作制度等资料。

  要是读懂了这本书,那么对于治理河流湖泊,将会大有好处!”

  “在手工业方面,包括采矿、冶金、机器、纺织、造币、食物等。所记矿物有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锡、汞等,

  此外还有矿物有雄黄、硫黄、盐、石墨、云母、石英、玉、石材等,官府要是能够按照上面所记载的去查证开采,必然会节省很多人力物力,实在大大有利于国家呀……”

  “兵要地理方面,全注记载的从古以来的大小战役不下三百次,许多战役都生动说明了利用地形的重要,对于将领来说,也是不可不读的……”

  朱允熥知道水经注上面所记载的东西包罗万象,对于山川、河流、矿物,以及战争都有记载。

  确实是有益国家的东西。

  笑了笑道:“看来王兄弟对于这本书研究的当真透彻……”

  “没有没有,我就是把那上面比较重要的地方记了下来而已,免得回家之后再忘了……”说着又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情。

  对于贫寒之家来说,所能接触的书籍可能并不那么广泛,也不会那么多,而且有些书只能向别人去借,

  借来之后要么赶紧把它抄录下来,不能超录的也要赶紧背诵,免得给忘记了。

  说来说去,这也是被贫穷给逼的。

  二人又聊了一阵子,朱允熥突然问道,“我看王兄弟也二十四五岁了,才学如此之高,不知道考了功名没有?”

  王艮回答道:“惭愧,惭愧,如今也只是考了个秀才而已,当不得高才之称……”

  秀才专指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是读四书五经而进学者的专称。要取得这种资格,必须在学道或称童子试获得取录。

  “能考取秀才已经很不错了,不过啊以王兄的才学来看,绝不会止步于此!今日就先祝贺王兄早日高中状元郎!”

  “哎呀,不敢不敢……你看我这副尊容,哪里有状元的相貌!”

  王艮连连摆手,苦笑不已。

  “呃……”

  朱允熥这才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样貌上,虽然谈不上丑陋不堪,却也平平无奇……

  呃,皱纹有点多了……

  传说在建文二年的殿试当中,王艮各方各面表现的都很优秀,建文帝看了王艮的文章也认为他文笔酣畅,立论高远,气势恢宏,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欲立其为魁首。

  可等到一干进士上殿的时候,建文帝就傻眼了。

  因为王艮长得其貌不扬,土里土气,甚至还有一点儿丑,根本没有印象中状元郎那种风度翩翩、谦谦公子的模样。

  所以而此时大殿上有一个叫胡靖的进士,长得俊眉星目,身材魁伟,仪表不凡,于是改变初衷,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