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六章 郑和的船?_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七十六章 郑和的船?

第(3/3)页

子让你换总统!

  把生气的事情往脑后扔,既然生活暂时不可抗拒,那就享受吧。

  伙计们都已经准备好,这就摆开场面开工。

  作业艇开到沉船位置,游艇后部的阳光加班打开,过会这里会有点脏:吸泥巴泵的管道将连接到这个位置,用大铁矿过滤泥沙,免得漏过细小的水下文物。

  张楠还不用记着下水,先让潜水员在下边干会再说。

  穿这双塑料拖鞋,坐在阳光加班上,看着浑浊的海水通过管道冲进铁筐。

  海底是粘土底,留在铁矿内的东西基本上都有600多年的历史:碎瓷片就被吸上来不少,似乎都是磁州窑。

  关兴权看着张楠性质不高,也知道大概原因:这家伙对北方窑口压根不熟悉,要这里是一船的慈州窑瓷器,他绝对兴趣缺缺。

  上午八点,飞利浦船长到了阳光加班,对着张楠道:“老板,大鲨鱼号有消息了。”

  张楠一听,起身在加班边的海水里甩了甩脚,这才上主加班。

  阳光甲板这没通话器。

  有消息,那一定是十多海里外的那艘沉船有发现。

  果然,电台里的声音是陈江华,听着还有点小兴奋。

  “张先生,我们刚发现了两门竹节炮!”

  这一听,张楠就大概知道了那搜是什么什么时代的船:竹节炮,明代的!

  “早期还是晚期的?”

  心急。

  “铁炮,早烂得不成样子了。不过还发现了景德镇的民窑青花破碗,我看着应该是永乐年,最晚宣德时期的东西。

  可能是郑和船队的战船也不一定,商船装竹节炮的不会太多。”

  对这个陈江华懂行,谁让他的工作单位是甬城展览馆,而老师又是馆长同志。

  华夏古代航海方面的研究,农博升可是专家中的专家。

  不过不对呀!

  史料记载,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第一种类型叫“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换成现在的度量衡,那就是长度超150米,宽度有60米余,万吨级别的!

  第二种叫“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

  第三种叫“粮船”,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

  第四种叫“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

  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

  就算是最小的那种,这长度都超60米,宽度过20米,“大鲨鱼”号正在打捞的那艘沉船,长度还不到20米!

  一说心中的疑问,通话器对面的陈江华道:“船太大,沉船的时候不肯能被海底的泥土覆盖起来,至少在海水里跑了550多年,大部分早就烂完了。

  两门竹节炮是在海床土里露出来的,距离残留船体都都有个五六米,我看这船就烂得只剩个船底,文物都散了。”

  这一听,也有理:小船好保存,大船反而烂得快。

  又说了几句,暂时发现的文物很少,倒是有些船上的铁质品构建。

  木船也有铁,特别是战船。

  但瓷器很少,陈江华暂时认为这船又能是在返航途中沉没,从大明输出的瓷器早就该出手了。就算装货了,那也是带回大量香料,甚至是大米。

  时间流逝,那些物品早已被时间同海水摧毁,他那边的沉船上再有重大发现的可能性不大。

  “……不多也无所谓,搜了几天就走。我这全是磁州窑的东西,兴趣不大,不知道还会不会有点新发现……”

  说了有五六分钟,这才结束通话。

  水下的潜水员继续换班清淤,发现下边那艘船应该有四个货舱,有两个甚至连上头的盖板都还在。

  直到中午12点,都打算叫人上来吃中餐、下午继续了。

  结果……

  维塔-布鲁诺从海底浮上来出现在阳光加班边,手里的网袋里有个大家伙。

  张楠眼神不错,已经看清楚了那是个什么东西,但还没说话,摘下潜水镜的维塔就道:“老板,这种瓷器下头有小半船舱,都固定在木架子上。”

  “卧-槽!

  你开玩笑呢!”

  那是个大盘子,一个直径至少40多公分的青花大盘!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