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章 专家是干出来的!_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零一十章 专家是干出来的!

第(2/3)页

:“别问我这是什么时候的,这玩意汉武帝那会开始造,到了唐朝李渊武德四年才停铸,铸造时间都超过700年,民间流通时间更是至少超过1500年,有个两千年都不一定,品种多到神仙都不可能全搞明白。”

  这是实话,张楠懂华夏古钱币,就算不到专家级别,也能算个懂行的。

  圈子里有句话叫“玩钱不玩五铢”,因为玩这玩意没啥朋友呀,就算手头真有了稀罕的稀少五铢钱品种,那也没啥人会陪你玩!

  大家都不玩,你还玩个啥?

  为啥不玩?

  五铢钱品种浩如繁星,看着又半斤对八两,除了极个别版别特征明显,绝大多数看着一个样,“好坏不分、稀多难辨”,可谓自古收藏不收五铢钱!

  什么西汉五铢、东汉五铢、两晋南北朝五铢、隋五铢、剪边五铢、董卓五铢、蜀五铢…这是最粗暴的区分,实在是铸造了700多年的五铢钱版别实在实在太多了!

  如果有个人说能认得全全部品种的五铢钱,那他百分百是在扯淡!

  五铢钱明代都还在用,至少张楠从杭城西溪湿地窖藏里挖出来的那批洪武窖藏里就有五铢钱。至于更晚的时候嘛……

  张楠小时候在外婆家旧抽屉的角落里就发现过五铢钱,这意味着至少到清代那会这五铢钱老百姓还是认的。

  辫子朝可能会禁止明代货币民间流通,但不会去管老百姓是不是偶尔在混用更早之前的前朝货币,就像清朝那会绝对不会有官府去查老百姓手里头有没有“开元通宝”一个道理。

  至于明清时候这五铢钱的来路,万全传世的可能不多,但想象一下五铢钱那恐怖的窖藏量…

  一次挖出几十吨的事都有,那在古代可都是钱!量大了可能当铜卖了换当时的之前,什么几十百来斤的,满满也就花出去了。

  这破罐子里只有几十枚五铢钱,张楠掰开些看了看,都被海水腐蚀得犹如烂铁,其中也没有参杂其它制钱。

  单凭这些五铢钱还不能判断沉船的年代,也不好判断:从西汉至唐皆有可能,比个元明清三朝加起来时间都长。

  “陶罐呢?”

  问了句开交通艇来的伙计,这位道:“还在海里,基本上都破了,要拍完照片才打捞。”

  张楠“嗯”了声,对边上的船员道:“起锚,我们过去看看。”

  拍照、摄像,这些程序不少,至于什么先搞探方再打捞就算了。

  咱是捞宝,不是考古。

  ……

  等游艇靠上货船,张楠再次爬上货船,没过多久,这第一篮陶器就被送上甲板。

  下边那艘沉船基本上被海砂、淤泥给彻底埋了,木质构件也几乎腐朽殆尽,海床上就留下些破烂陶片。

  潜水员们再拍完照之后,好不容易挖出个完好的大肚罐子,这就先送上来。

  钢筋加塑料绳的网篮一打开,看清里边的东西,张楠就道:“双系罐。”

  这是个直口罐,短束颈、球状腹,外底内凹,高度和罐腹直径都在二十三四公分的样子,边上还放了些其它罐子的破片。

  把罐子抱出篮子放在甲板上仔细看:罐子肩腹部饰弦纹和水波纹,置叶脉纹双系,罐体表面并不全是汉罐那种粗糙陶面,还有些青色物质残留。

  一边的关兴权眼神也好,道:“有釉水。”

  “嗯。”

  张楠这“嗯”完,

  从网篮里取了一大块残片,仔细瞅了瞅:这是罐子颈部的一部分。

  很野蛮,直接在甲板上一敲,“砰”一下居然没碎。

  破东西见多了,他可不是玩考古的,把残片忘甲板上一放,再用脚一跺!

  四分五裂,满意了。

  张楠要看的是残片断面,而残片在海水里泡的时间太长,原本的断面压根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下清楚,看了几眼,再用个放大镜仔细看了看。

  “越窑早期三国时期的东西,这釉水都快给腐蚀没了。”

  难怪会被潜水员看成是陶罐,罐体表面的釉层脱落非常严重,在水底下都不好判断。

  越窑,张楠过手过的越窑青瓷数量会让那些个专家汗颜,而且他不单单是“实战派”,对于越窑,还从农博升那里学习过“理论派”的精髓,去当个越窑青瓷研究员估计都合格。

  关兴权直到张楠看越窑的能耐,知道他不大可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