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丰盛的酒席_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7章 丰盛的酒席

第(2/3)页

的,至少不会傻乎乎地跑去城里找她。”冯晓萱又何尝不是左右为难,这不是冲动就能解决的问题。

第二天一早,村里请来帮忙的人带着自家的碗筷和桌凳,齐聚盘龙湾,就连王岳一家也放下盖房子的活儿赶了过来。

招呼他们吃了汤圆后,冯安和冯学文便带着大家忙碌起来。烧水、洗菜、切肉、杀鸡宰鸭……明天是正席,今天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山里的酒席充满了浓郁的巴蜀乡土气息,大多就地取材,讲究实惠,是传统的“三蒸九扣八大碗”。

说是八大碗,实际上会上九碗,也叫“九大碗”,主要用于红白喜事,以蒸、扣的烹饪方式为主。

这里的大碗”其实是斗碗,容量很大。每桌固定坐八个人,上九碗菜。第一碗叫头菜,必定是蒸肉丸,蜀地人叫“圆子”,头菜里的肉丸是椭球形的。

一碗通常有8个,每人一个,如果主人家经济宽裕,会放16个,称为双圆子,这样的酒席就显得更有档次。宋阳家准备的就是“双圆子”。

除了头菜,其他常见的菜还有腌菜扣肉、粉蒸肉、炖肉块、酥肉等。腌菜是山里人自家腌制晒干的青菜,泡发后用于扣肉,这道菜叫烧白。

但在立房子酒中,烧白这个名字不吉利,不能用。宋阳这是搬家和结婚一起办酒席,这道菜也被去掉了。

粉蒸肉的俗称在丧事中需要避讳,但在喜事中可以用。

这两道菜和圆子一样,都是定量的,每人一片。

炖肉块叫墩子,基本是纯肥肉块,酥肉裹了鸡蛋淀粉,看不出里面是肥是瘦,只能通过筷子夹的时候的软硬来判断。

有时候,会直接上两碗墩子和酥肉,因为它们比较肥腻,常常会有剩余,可以重复使用,能为主人家节省食材。

宋阳家还准备了鸡、鸭、鱼,甚至还有打到的麂肉,这在当时可算得上是丰盛了。

这样全是肉的酒席,放在后世可能会觉得油腻,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山里人,甚至城里人,一个月也吃不上几次肉,偶尔吃一顿肉都算是“打牙祭”了。

所以这样的酒席反而更有吸引力,因为吃肉的机会太少了。

很多大人还会把圆子带回家给孩子吃,这也让孩子们对吃“九大碗”充满了期待。

农闲时节,很多人带着孩子来帮忙,盘龙湾热闹非凡。孩子们有的去水塘边捞鱼,有的去山洞口看寒号鸟,有的围着猪圈看猪,还有的在菜地里玩耍。

那棵独特的松柏,以及宋阳家的大房子,都成了大家谈论的焦点。

在大家眼里,这个原本山石林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