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接受采访_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3章,接受采访

第(2/3)页

刚刚三个营所展现出来的坦克数量,火力密度,

  已经比中央军的王牌装甲师——第二百师要强的多。

  评判川军团的战斗力,不能看人数。

  这是一只超乎常规的军队。

  “这位大公报的记者,你要问什么?”陈浩上次还接受过他采访,直指黎秀石。

  黎秀石站起身来,手持笔记摆出专业的姿态问道:

  “日军第五十五师团与国内的军队隔着怒江对峙,您的此举是为了消灭他们,帮国内的军队解除威胁吗?”

  这个提问是个送分题啊!

  陈浩一瞬间想到了很多,说内心的实话,他北伐还真不是为了这一目的。

  解除了怒江对峙,使得几万兵力不会被牵制在此。

  对于国内的战局有什么用?

  以陈浩的了解用处不大,因为自打美国人参战以来,运输大队长对于抗战就没那么积极了。

  总是琢磨借抗日这盘棋,把那些不听话他的异己山头顶到前线送死。

  最后等日本人失败了,他就可以实现真正的统一了。

  所以那几万精锐的中央军,被盘活后也不会被派到前线正面战场,用来反攻日军。

  虽然原来不是那么想的,但是并不妨碍陈浩为自己披上高尚的名义——北伐是为了从侧面为国内的抗战做一份贡献。

  如此宣传能为他博得更多好感。

  黎秀石在本子上立刻记了下来:“深明大义的陈团长,虽然身在国外但内心时刻惦记祖国。

  想到在日军铁蹄下沦陷的祖国人民,他夜不能寐。

  川军团有了实力后,立即发动北伐主动攻击人数是他们失败的日军强敌,只为祖国的抗日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一群男记者中少见的亮色,马丹娜很快也得到了提问的机会。

  金发碧眼的白人美女,用婉转动听的嗓音,问出了一个技术性的问题:

  “您认为川军团装载步兵的步战车,与我们美国生产的M3半履带装甲车孰优孰劣?”

  陈浩愣神了一下,他琢磨着美国白妞长得漂亮,身材曲线不错,就是脑子不太灵光,看来上帝不是太偏爱她。

  一款二战的半履带装甲车,能跟五十年后技术的步战车相比较?

  陈浩对那一款车有所了解,其实就是前部车身为轮式,后部加装了履带的装甲车。

  因为在运输人员和装备上的便利,不止是美国大量装备,英国和苏联都曾经使用了不少这样的装甲车。

  在整个二战期间,M3半履带装甲车一共生产了43000辆,在二战的战场上起到了难以想象的作用。

  比起纯粹的卡车,这款半履带装甲车通过性能好。

  车顶上支上一挺机枪,随时随地都能提供火力,放在欧洲战场作用不小。

  如果放在缺少重火炮的东亚战场,足可以跟日军豆丁坦克相媲美了,在部分战场上耀武扬威。

  但也仅仅如此。

  零四式步战车可以一炮轰掉它,副武器三十毫米口径的机炮打上几发,也能让它当场报废。

  如果让陈浩来定位的话,皮卡车搭载火箭筒。

  对,只能跟这个相提并论。

  陈浩把美国人引以为傲的半履带装甲车批评的不值一提,不止美国记者脸色难看。

  英国记者也十分不爽,因为他们真金白银从美国人手里买到了许多正在用,说半履带装甲车不行,也就是说他们的眼光差喽。

  但他们还真没法反驳陈浩,跟川军团展示的步战车一比较,差距实在太大了。

  马丹娜的搭档兰迪站起来,言辞犀利的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了战争的胜利,选择突然袭击的比比皆是。

  贵军大张旗鼓的誓师北伐,敌人知道了肯定早做准备,即使胜利也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贵军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兰迪的目的是为了驳陈浩的面子,替他们美国人争回点面子。

  但是说完他又后悔了,想到这位能把英军缴械当了俘虏,惹急了可不会因为他是美国人就区别相待。

  陈浩的脸色丝毫未变,他终于等到这个问题了。

  他甚至可以想到,日本指挥官在得到消息后,也会有同样的疑问吧。

  “你是美国记者,我想请问你对日本偷袭珍珠港怎么看?”陈浩反问道。

  兰迪立即将顾虑抛之脑后,愤怒的情绪涌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