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章 茅盾文学里的影子
第(3/3)页
作给绑架了。
忙碌了一阵子,可以放下一切,行至远方。
于爱人纵情于山水,这也是一种人生哲学,也算是一场修行。
“给我打电话的是涛子,X市的艺魂开起,他再帮我弄一篇推广文在生活论坛上面做广告,以杨秋实的住宅来。我想,你9月开学的时候,我到时候会来回跑。可能,也没多少时间陪你了。”
在西栅住了一夜,睡眠及其好。
两人一大早就去往东栅。
东栅,是以旅游观光为主的。这类观光的,张鹿兴趣不大。
他们走了走,来此主要是为了去茅盾的故居看看。
张鹿:“胡鸢,你看,真的有林家铺子!你不是说倒闭了吗?”
在茅盾先生的故居斜对面,胡鸢抬头一看,真的是林家铺子。
“30年代,城镇的小商业经营者艰难困苦,底层人命运悲惨。没想到林家铺子还在营业。”
在林家铺子前面驻足良久,里面现在卖的是蓝印布花,一些小饰品。
来了,总也得带点回去吧,于是张鹿跟胡鸢又挑选了一些小饰品。不是很贵。送人也是不错的。
穿过岁月的风尘,仿佛还能看到那个身穿藏青色马褂,头戴着一顶瓜皮帽的林老板在柜台前,啪啪啪地打着算盘。
胡鸢一直下意识的想要寻找林老板的身影,那个时时在压迫下小心翼翼陌生的经营者,最后依然无法生存下去。
从这一方面来说,他是悲惨者,但是又有商人的唯利是图的剥削思想。
沉浸在文学著作里,仿佛还能听到张寡妇的惨叫声,看到朱三,王啊太,陈老七等人。这些不但要受地主压迫,还得受着林老板剥削,最后难逃家破人亡的命运的悲惨哭泣。
在F省胡鸢那个年代的人所受的教育,看的郭若沫,鲁迅,茅盾等名人著作都看的不少。
而隔海相望的宝岛看的是张大千,林语堂,胡适等人的文学。
这个就很有意思了。来到了文学作品里描述的场景里的地方,体验一下,当时的生活,真的能领会到不少东西。
“林老板”们在经营着生活,而游客们在享受着这种生活。
而他们自己不也是在努力着经营着生活么?
茅盾故居约600平米,青砖小瓦,木质框架,是清代的徽派建筑。
分为东西两个单元,前后两进,中间各有两个石板天井小院。
前面三间临街的是平房,是卧室,书房,会客的地方。
庭院,还有他亲手栽种的棕榈树和南天竺。
后院还有一个小园子,有平房三间,日式风格的,设计为书斋,也很有感觉。
茅盾故居的隔壁呢,是他童年读书的地方,正门的上方还有“立志书院”四个字。
后来成为了茅盾先生陈列馆,里面都是他生平的事迹。
胡鸢:“今天有收获,我想到了,147号的艺魂的第一场推广要怎么做了。”
张鹿:“怎么做?”
胡鸢看着张鹿笑而不答,卖个关子先。牵着她的手继续寻找茅盾文学作品里描述的影子。
记住手机版网址:m.66kxs.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